[发明专利]水表红外通信电路结构与水表低功耗红外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6843.1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9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唐保寿;吴天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智慧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1 | 分类号: | H04B1/401;H04B10/07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千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9 | 代理人: | 冷奇峰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表 红外 通信 电路 结构 功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水表红外通信电路结构,包括红外收发二极管(D1)、均为PNP型的第一三极管(Q5)和第二三极管(Q6);其特征在于:水表的MCU内部自带有比较器;第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c与比较器的正向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引脚与预设电压电性连接,比较器的输出引脚与MCU上的红外信号接收用输入引脚(IR_RXD)电性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水表低功耗红外通信方法。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红外通信的性能和电路运行可靠性,节省硬件成本,降低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表红外通信电路结构与水表低功耗红外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来传输数据且应用较为广泛的近距离通信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廉,通信可靠,被广泛应用于NB或LoRa智能水表中作为参数配置的人机接口,近距离传输少量数据。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水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红外通信技术的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通过红外通信接口对水表内嵌的程序进行升级时,由于程序的数据量大,而通信往往只能采用标准的9600b/s的低波特率,故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又由于是传输内容是水表程序,不允许出现误码,故对通信的可靠性要求很高。面对这些新要求,势必要对现有的红外通信硬件构成以及通信实现方法改进优化,以实现更低成本、更高速率、更高可靠性、更低功耗的红外通信技术。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能够降低硬件成本、提高通信速率、提高通信可靠性、降低功耗的水表红外通信电路结构与水表低功耗红外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硬件成本、提高通信速率、提高通信可靠性、降低功耗的水表红外通信电路结构与水表低功耗红外通信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水表红外通信电路结构,包括红外收发二极管(D1)、均为PNP型的第一三极管(Q5)和第二三极管(Q6);
所述第一三极管(Q5)的发射极e与输入电压(VCC)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c与第一电阻(R14)串联后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5)的基极b与第二电阻(R15)、电容(C14)和第三电阻(R11)依次串联接后与水表的主电路板中的MCU上的红外信号发射用输出引脚(IR_TXD)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Q6)的发射极e与输入电压(VCC)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6)的集电极c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5)的基极b和第四电阻(R13)串联后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6)的基极b与第五电阻(R16)串联接后接入所述第二电阻(R15)与电容(C14)之间的电路;
所述红外收发二极管(D1)与稳压电阻(R12)并联且该并联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入电压(VCC)电性连接,该并联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电容(C14)和第三电阻(R11)之间的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MCU内部自带有比较器;
所述第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c与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引脚与预设电压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引脚与MCU上的红外信号接收用输入引脚(IR_RXD)电性连接。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水表红外通信电路结构具有的优点是:
1、节省硬件成本,提高了通信电路的可靠性
同现有的电路相比较,本技术方案中的电路结构能够减省原先用于对通信信号进行放大整形用的2个三级管(NPN)、3个电阻和1个电容组成的放大整形电路,从而帮助节约硬件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智慧水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智慧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6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