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6756.6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4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曹石林;兰金鑫;马晓娟;朱瑞琦;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192 | 分类号: | D06M13/192;D06M13/332;D06M11/70;D06M10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牛念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抗病毒 寡糖 植物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浸渍液配置:取柠檬酸和次亚磷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溶解,即得到浸渍液;
2)二次浸渍法制备壳寡糖抗菌抗病毒纤维:
将经打浆后的植物纤维加入步骤1)获得的浸渍液中,室温搅拌时间5~10分钟,70~90℃下浸渍0.5~3小时;
然后,在浸渍液中加入壳寡糖,搅拌均匀后,再次在70~90℃下浸渍0.5~3小时;接着在90~110℃条件烘干至恒重,然后在140~160℃烘箱中固化3~5min,用水洗涤即得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
其中,植物纤维质量浓度为5%~10%,浸渍液中的柠檬酸的质量浓度为15%~25%、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为3%~6%;壳寡糖的质量浓度为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植物纤维质量浓度为6%,所述的浸渍液中柠檬酸质量浓度为20%;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为6%;壳寡糖质量浓度为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两次浸渍温度均为80℃,浸渍时间均为1小时;烘干温度为105℃,烘干时间为4~5小时;固化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寡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Da~1500Da,脱乙酰度为≥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选自漂白化学浆;所述经打浆后的植物纤维的打浆度为54~89.5°SR。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的打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植物纤维疏解:称取一定质量的植物纤维,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浸泡一定时间后,再用适量去离子水调节植物纤维浓度,用标准纤维解离器进行解离,使植物纤维均匀分散成单根纤维状态;
S2.植物纤维机械打浆:将步骤S1获得的疏解后的植物纤维,用布氏漏斗抽滤浓缩后,在PFI磨中进行机械打浆处理,获得苍耳型植物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纤维的浸泡浓度为2%~3%,浸泡时间为6~8h,浸泡温度为20~30℃;疏解处理时植物纤维的疏解浓度为1%~2%,疏解温度为20~30℃,标准纤维解离器的螺旋桨转数在10000~30000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布氏漏斗抽滤浓缩后的植物纤维浓度为10%;机械打浆设备为PFI磨或Jokro磨,植物纤维的打浆温度为20~30℃,打浆浓度为10%,打浆转数为0~20000转,打浆转数依打浆度而定。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抗菌抗病毒壳寡糖植物纤维在造纸、纺织、医疗和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67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