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分类监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5832.1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02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李鲁亚;刘海涛;张文涛;黄宝忠;孙兴健;高本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核电气(济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00;G01R19/165;G21C17/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地址: | 250098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反应堆 控制棒 驱动 机构 电流 分类 监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分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上升工作时序和下降工作时序分别获取电流信号;
对电流信号进行电流分类,得到提升线圈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和固定夹具线圈电流;
对提升线圈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和固定夹具线圈电流分别进行二次电流分类,得到各自的高电平电流、低电平电流和零电平电流;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和固定夹具线圈电流的电平类型,构建电流模型,根据电流模型进行电流波形特征点的提取,并以此进行故障诊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分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上升工作时序,所述电流模型包括: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分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下降工作时序,所述电流模型包括: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高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根据提升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移动夹具线圈电流为零电平电流,固定夹具线圈电流为低电平电流所构建的电流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分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流模型采用小波分解的方法进行电流波形特征点的提取,由此,故障诊断过程包括:
根据小波分解后提取的局部极小值点,得到局部极小值点集合及平均值:
根据电流极值范围,筛选局部极小值点集合中的假极值点,并剔除,得到新极小值点集合;
以新极小值点集合中的极小值点为中心,在设定时间范围中判断凹坑点,若不存在凹坑点,则判定为故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分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凹坑点判断过程包括:
设定凹坑点阈值范围{Tmin,Tmax};对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凹坑点进行提取,对提取的凹坑点根据凹坑点阈值范围进行真假判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分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凹坑点真假判定过程包括:
若凹坑点所处时刻T满足,|Tmin|≤T≤|Tmax|,则凹坑存在,电流信号正常;
若凹坑点所处时刻T满足,T≥|Tmax|||T≤|Tmin|,则凹坑不存在,电流信号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核电气(济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核电气(济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58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