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配网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4474.2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4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杜猛俊;李昂;王源涛;杨帆;钱锦;王瑾;孙剑;王剑;王湛;杜力宇;陈涛;郝春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谢庆飞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管 系统 数据 安全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配网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统计已登记的节点,对于任意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的起点为第一节点,传输的终点为第二节点,其余节点为第三节点;建立读写限速函数,用于根据节点的编号获得读写限速值,系统内节点在任意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对读写限速值进行限定。通过对传输方式进行改进,对每份数据的读写速率进行限制和监控,能够从源头判断数据的读写痕迹,以判断数据是否被泄漏。本发明通过监控节点的读写速率曲线,可以直观看出是否存在相关数据的读写痕迹,并且监控的节点不需要掌握数据本身,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涉及基于配网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配电通信网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构建,用于传输线路电压、线路电流、零序电流、设备状态等运行及故障信息等监测数据,用户接入点数已达一定的数量,预测未来将爆发式增长,但现有技术对于数据安全性的把控,往往在于防御外部攻击,而对于主动转移或外泄数据,往往难以监控,或者监控所需要消耗的资源过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数据安全性无法保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配网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通过对传输方式进行改进,对每份数据的读写速率进行限制和监控,能够从源头判断数据的读写痕迹,以判断数据是否被泄漏,并且监控的节点不需要掌握数据本身,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风险。
以下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基于配网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统计已登记的节点,对于任意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的起点为第一节点,传输的终点为第二节点,其余节点为第三节点;
建立读写限速函数,用于根据节点的编号获得读写限速值,系统内节点在任意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对读写限速值进行限定;
传输完成后,调取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读写速率曲线,并转发指定第三节点;
第三节点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读写速率曲线中根据读写限速值获取与本次数据传输相关的特征段落;
第三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监控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的读写速率曲线,判断是否出现与特征段落的相似度达到阈值的可疑段落;
如出现,则调取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的使用记录或所在网络链路的通讯记录,判断是否存在数据泄漏。
本发明为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建立的一套安全协议,节点在数据传输时需以读写限速值进行限定,由于任何的盗取数据方式都离不开读写本身,通过监控节点的读写速率曲线,可以直观看出是否存在相关数据的读写痕迹,因此本申请不需要掌握数据本身也能够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监控,既不会干扰监控行为,也不会出现额外的安全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建立读写限速函数,用于根据节点的编号获得读写限速值,包括:
建立读写限速函数:
其中,v为读写限速值,K为取值范围0~1的数据传输系数,a为第一节点编号,b为第二节点编号,Va为第一节点的读写极速,Vb为第二节点的读写极速;
当计算得到读写限速值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限制对应的读写速率。
作为优选,所述根据预设时间间隔限制对应的读写速率,包括:
预设时间间隔T和持续时间t,其中T大于t,在读写时,每隔T时间,限制读写速率至读写限速值,持续t时间,重复执行此过程,直至读写完成。
本发明中,为了兼顾读写效率和突出特征,因此进行周期性地限制速率,使读写速率能够产生周期性规则,便于后续的识别,同时大部分时间仍然以最高速率进行读写。
作为优选,所述转发指定第三节点,包括:
判断第二节点的网络链路集P1,判断第三节点的网络链路集P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4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