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4421.0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8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曹燕;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能达通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78;B01D53/50;B03C3/017;B03C3/04;F23J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厂 烟气 脱硫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发电厂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工艺,包括锅炉,锅炉的后侧设有脱硝除尘筒,脱硝除尘筒的后侧设有脱硫除尘筒,脱硝除尘筒的上部周向外侧套设有氨气存储箱,脱硝除尘筒上部的内部固设有反应筒,反应筒的内部固设有固定柱,氨气存储箱与反应筒的内部连接,反应筒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一环形板,固定柱的周向外侧设有多个第二环形板,每个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之间转动设有转动柱,转动柱的外侧固设有多个催化剂杆。本发明能够通过反应筒的内部形成波浪通道以延长烟气移动行程,控制烟气流量;通过电极杆与电极管通电产生静电场对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吸附作用;再通过环形滤网对烟气中的颗粒进一步进行过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厂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工艺。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应用于多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生成化工工业的一项锅炉烟气净化技术,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故应用此项技术对环境空气净化益处颇多,目前已知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有PAFP、ACFP、软锰矿法、电子束氨法、脉冲电晕法、石膏湿法、催化氧化法、微生物降解法等技术,在煤电厂这样的烟气大量产生的工厂,脱硫脱硝装置及相关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然而现有的脱硫脱硝装置,在对烟气进行导入或过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到烟气的流速和流量,大程度的烟气通入,不仅会给装置带来非常大的处理压力,还会造成装置本身对于烟气的处理效率较差,长期下去,设备极易受到较大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通过延长烟气行程以来控制烟气流量的发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包括锅炉,所述锅炉的后侧设有脱硝除尘筒,所述脱硝除尘筒的后侧设有脱硫除尘筒,所述锅炉的上部与脱硝除尘筒的上部连接设有第一连接管道,所述脱硝除尘筒的下部与脱硫除尘筒的下部连接设有第二连接管道,所述脱硝除尘筒的上部周向外侧套设有氨气存储箱,所述脱硝除尘筒上部的内部固设有反应筒,所述反应筒的内部固设有固定柱,所述氨气存储箱与反应筒的内部连接,所述反应筒的内侧间隔固设有多个第一环形板,所述固定柱的周向外侧间隔固设有多个第二环形板,每个所述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之间转动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周向外侧固设有多个催化剂杆,所述反应筒的下侧设有两个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上部固设有排气阀。
其中,脱硝除尘筒用于将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和粉尘进行去除;脱硫除尘筒用于去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配合反应筒与固定柱在反应筒的内部形成波浪通道以延长烟气移动行程,从而控制烟气流量,便于对烟气进行脱硝作用。转动柱位于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之间,以使转动柱上的催化剂杆与烟气充分接触,进行化学反应去除烟气氮氧化物。
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的筒壁内环形设有气腔,所述氨气存储箱的内部与气腔之间连接设有多个连接阀,每个所述转动柱的上部周向外侧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扇叶,每个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内侧与第二环形板的外侧均设有出气阀,每个所述出气阀与气腔连接,所述出气阀与气腔连接的通道经过扇叶,所述第一环形板内的出气阀通过反应筒的内部与气腔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内部与气腔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板内的出气阀通过固定柱内部与气腔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配合反应筒与固定柱在反应筒的内部形成波浪通道以延长烟气移动行程。其中,通过氨气喷出带动多个扇叶绕着转动轴转动,以带动催化剂杆转动与烟气充分接触,进行化学反应去除烟气氮氧化物。氨气的出气阀设置在波浪通道拐点处进行带动烟气移动和使氨气与烟气充分接触,以便于进行化学反应。
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的下侧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固设有电极杆,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下侧固设有电极管。其中,通过电极杆与电极管通电产生静电场对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吸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能达通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能达通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4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鲫鱼吸盘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生物酶催化合成L-肌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