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爆超薄玻璃盖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1489.3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3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杰;庄江强;谢超超;卢岳;曹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三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0 | 分类号: | B32B17/00;B32B17/10;B32B27/28;B32B27/36;B32B27/40;B32B27/30;B32B33/00;B32B37/00;B32B38/16;B32B38/00;B32B37/10;C03C17/3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超薄 玻璃 盖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超薄玻璃盖板及其制作方法,其中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可折叠超薄玻璃一面涂上一层过渡层,过渡层厚度在0.1‑10μm;在过渡层上进一步覆上光学防爆膜;将覆好光学防爆膜的可折叠超薄玻璃放入烤箱烘烤干燥;烘烤后冷却得到防爆超薄玻璃盖板。本发明防爆超薄玻璃盖板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在不添加光学胶的基础上,防止可折叠超薄玻璃在破碎时造成玻璃飞溅而伤人;同时还能提升显示模组的落笔和落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盖板领域,尤其是涉及可折叠显示模组的防爆超薄玻璃盖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柔性显示装置展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优势在于其可绕折性,可实现产品的多样化,达到出色的显示效果和外观效果。当前各手机终端和显示屏制造厂均在积极布局和进行技术开发。
对于可弯折显示装置,不能使用原有的玻璃盖板,使用何种材料在表面对显示屏进行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其需要具备以下主要特点:表面硬度较高不易划伤、易于弯折、可恢复性好、透光率高、平整性高。
对于柔性显示装置的保护盖板(Cover Window,CW)的材料开发还处于较早期的阶段,主流方向有以下两种:1、以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olorless Polyimide Film,CPI)为代表的柔性基材材料,表面经过表面硬化(Hard Coating,HC)处理,以提高表面硬度。其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但在弯折恢复性、产品寿命、模组结构时表面强度方面表现不佳。2、以超薄玻璃(Ultra Thin Glass,UTG)为基材的盖板。超薄玻璃同样具有可弯折性,在强化后玻璃硬度更高。相比CPI基材有更好的弯折恢复性、高表面硬度、高透过、耐弯折等特性,也越来越受到终端的重视。但在现有技术的整个模组结构中,超薄玻璃层的模量最大,目前用于超薄玻璃应用于柔性可折叠盖板时,为了达到很好的防爆效果及落笔性能,往往会在超薄玻璃的上层贴合光学胶及光学膜。光学胶厚度一般在25-50μm厚度,应用在可折叠盖板的光学胶价格往往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防爆超薄玻璃盖板及其制作方法,在不添加光学胶的基础上,防止可折叠超薄玻璃在破碎时造成玻璃飞溅而伤人;同时还能提升显示模组的落笔和落球性能。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爆超薄玻璃盖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可折叠超薄玻璃一面涂上一层过渡层,过渡层厚度在0.1-10μm;
S2、在过渡层上进一步覆上光学防爆膜;
S3、将覆好光学防爆膜的可折叠超薄玻璃放入烤箱烘烤干燥;
S4、烘烤后冷却得到防爆超薄玻璃盖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1之前,可折叠超薄玻璃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步骤如下:
将用于涂过渡层的可折叠超薄玻璃的一面进行电晕处理,将该表面的水滴角降至10°以下,目的是为了清除超薄玻璃表面可能存在的脏污,确保过渡层与玻璃附着良好;
将光学防爆膜一面也进行电晕处理,将该表面的水滴角降至40°以下,目的是为了清除防爆膜表面可能存在的脏污,同时可以增加防爆膜表面的粗糙度,提升过渡层与防爆膜的附着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可折叠超薄玻璃厚度为30-70μm,可折叠超薄玻璃沿周向边缘的上下表面均向水平中心线倾斜,可折叠超薄玻璃周向边缘的上下表面均向水平中心线倾斜,其中倾斜角度a为10-45°,此时的超薄玻璃具有更好的弯折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过渡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三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三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1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介电微波透明透镜及天线
- 下一篇:一种乔木支撑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