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植入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4816.2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9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昂;田浩;燕阳阳;王亦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竹励萍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植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植入物,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一根编织丝包括芯丝和包覆在芯丝外的套管,芯丝的截面积占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植入物主体第一端上的第一端显影标记距第一端最远端部0.1mm~0.9mm,第二端上的第二端显影标记距第二端端部0.5mm~4.0mm;第一端显影标记、植入物主体和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0.99:(0.32~0.66):1.0,血管植入物的材料相对密度为15~25,且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为0.015mm~0.2mm;使得血管植入物的两端在X光下的显影性能优于中段的显影性能,还可兼顾血管植入物的径向支撑性以及推送、打开贴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植入物。
背景技术
微创伤介入是血管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手段,通常涉及将血管植入物,例如但不仅限于支架、弹簧圈、动脉瘤封堵装置等,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血管中的病变位置,随后,输送杆在实现血管植入物的释放的同时保持植入物设计结构,以起到扩张血管,封堵动脉瘤等治疗作用。
自膨编织支架是血管植入物的一种形式,由于其良好的输送性能被广泛使用。在现有技术中,自膨编织支架仅靠支架两端的显影结构和/或穿插在支架中的显影丝显影,不利于判断支架在弯曲血管内的打开和贴壁状态,同时两端显影结构辨识度一般,也不易判断支架两端打开和贴壁状态,因而降低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会增加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植入物,该血管植入物的两端以及中段在X光下均具有显影性,且血管植入物的两端在X光下的显影性能优于中段的显影性能,以便于操作者判断血管植入物两端的位置和姿态,从而提高手术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血管植入物,包括管状的植入物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中的至少一根编织丝具有显影性,具有显影性的所述编织丝包括可显影芯丝和包覆在所述可显影芯丝外的套管,所述可显影芯丝的截面积占所述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
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的所述第一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一端的最远端部0.1mm~0.9mm,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的所述第二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端显影标记,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端面0.5mm~4.0mm;
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植入物主体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0.99:(0.32~0.66):1.0,所述血管植入物的材料相对密度为15~25,所述血管植入物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为0.015mm~0.2mm。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或者,
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或者,
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4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