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电力用户自主负荷控制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0450.1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明;徐燕;史津华;刘漫漫;夏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研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3/00;G06Q3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付玉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电力 用户 自主 负荷 控制 新型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支持电力用户自主负荷控制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端、应用层、处理层和交互端;用户端包括用电查看模块和用电管理模块,应用层包括用电交易模块和用电交易监控模块,处理层包括用电交易是否合法判断模块和用电量转移计算模块,用电交易是否合法判断模块用于自动调用用电量算法计算交易双方电量是否满足交易条件,用电量转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用户变化后输电路径的变化导致输电过程中电损耗量增加或减少的量;告知买家是否愿意承担整个增加或减少的电损耗量的费用;交互端包括执行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本发明解决了缺乏用电用户自我管控和上位机合理管理电力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支持电力用户自主负荷控制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主要涵盖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个环节,其内涵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职称,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实现电力系统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的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控制的功能,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智能电网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随着智能电网高级计量体系的研究和建设,与居民直接相关的用电信息采集和在线控制保护的功能需求逐渐显现。由于用户各种需求的增加,要去智能电力计量表除了需要具备传统多功能电力计量表的功能外,还需要具备双向通信功能、双向计量功能、多种负荷控制方式、电源控制保护、电能质量检测和远程升级等功能。目前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获取用电信息的方法不仅繁琐不便,而且无法实时提供,用户也无法实时根据用电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用电计划。
在专利号为CN201610698490.6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力负荷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本地电力负荷智能控制装置,以及用户端;所述电力负荷智能控制装置至少包括:装置识别单元,用于给本地硬件装置提供对应的唯一识别代码;主控模块,以及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装置与操作者进行人机交互;接口模块,用于外部电力线、有线及无线网络、内部用电设备和其它智能设备的接入;开关模块,用于实现单路或单个用电设备以及家庭或用电单位总线路的分合闸功能;计量检测模块,用于实现单路或单个用电设备的电能计量以及家庭或用电单位总的电能计量功能,通信模块,用于实现装置以及与装置连接的内部电气设备或其它智能设备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功能;安全保护模块,用于实现家庭或用电单位的电能质量分析以及浪涌吸收、漏电检测保护和电气火灾预警保护,以及信息安全传输功能;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指令完成装置相应功能的开通,并对单路或单个用电设备以及家庭或用电单位总线路进行控制或参数阈值设定的操作,以及装置配置数据和本地信息的存储;所述用户端包括Web客户端、移动设备APP客户端和云服务器,所述Web客户端、移动设备APP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所述云服务器和电力负荷智能控制装置进行信息交互,进行用户绑定、功能选择及付费操作。实现用户对家庭或单位电力接入设备多种功能的合理选择,以及用电的合理安排,并实现便捷的计费和付费功能。
现有专利中的缺陷在于,虽然实现了家庭或单位电力接入设备多种功能的合理选择;但是缺乏使用者自我管控和上位机合理管理电力的使用,导致部分线路电力过剩或者电力缺乏的现象产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缺乏使用者自我管控和上位机合理管理电力使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电力用户自主负荷控制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持电力用户自主负荷控制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端、应用层、处理层和交互端;
用户端包括用电查看模块和用电管理模块,用电查看模块用于用户实时查看用电量;用电管理模块用于用户设置单位时间内用电上限值,并与交互端通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研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研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04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化表面及其制备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通导融合导航信号生成与接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