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涂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78340.1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2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贵;吴昆明;聂平;赵传书;金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6/20 | 分类号: | B05B16/20;B05B13/02;B05B15/25;B05D3/04;D06G1/00;B01D46/10;B01D46/12;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绒服 辐射 面料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羽绒服面料涂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涂覆装置,包括底板、外壳和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本体,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外壳,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底板上方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设有输送压辊,底板上方靠近出料口的位置设有收卷辊,外壳上方设置有上盖,上盖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内设置有过滤筛网,出气口上设置有过气管,过气管上连通有过滤框,过气管内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风扇电机;外壳内部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设有吸尘结构,吸尘结构包括双通管、吸尘管、吸尘口、连接头、吸尘风机和废料箱;本发明通过过滤涂覆时产生的废气,并且便于将灰尘和毛发等杂质进行收集,提高整个生产车间的空气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羽绒服面料涂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羽绒服是一种深受众人喜爱的御寒衣服,现在大部分的羽绒服,功能多样,不仅有着较好的保暖性,随着人们工作生活中的辐射越来越多,辐射的危害较大,所以现在的羽绒服一般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抗辐射面料,使得羽绒服有着较好的抗辐射能力。
羽绒服抗辐射面料在生产过程中是需要对表面进行涂覆工作的,通过在羽绒服抗辐射面料的表面进行喷涂加工,通过喷涂一些制剂提高面料的经久耐用性、抗辐射能力和保暖性能等。羽绒服抗辐射面料在进行涂覆工作时是需要进行烘干的,然而在烘干过程中由于制剂属于化学物品,在烘干过程中会产生废气,这些废气会与空气混合,并且在面料进行涂覆前是需要对面料表面的毛发和灰尘等进行清扫,这些清扫出的毛发和灰尘同样会漂浮在空气中,如果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便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现有的防护方法是工作人员佩戴防护面罩或是人工使用吸尘器进行毛发灰尘手机,但是这样只会降低车间的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涂覆装置,以解决在烘干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空气,这些有害空气会与空气混合,并且在面料进行涂覆前是需要对面料表面的毛发和灰尘等进行清扫,这些清扫出的毛发和灰尘同样会漂浮在空气中,如果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便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涂覆装置,包括底板、外壳和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本体,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外壳,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底板上方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设有输送压辊,底板上方靠近出料口的位置设有收卷辊,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本体穿过输送压辊、进料口和出料口并卷设在收卷辊上,外壳上方设置有上盖,上盖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内设置有过滤筛网,出气口上设置有过气管,过气管上连通有过滤框,过滤框上设置有排气口,过气管内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风扇电机,第一风扇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有排风扇,过滤框内均匀设置有多个空气滤网;外壳内部靠近进料口的位置设有吸尘结构,吸尘结构包括双通管、吸尘管、吸尘口、连接头、吸尘风机和废料箱,所述双通管设置在外壳的内侧壁上,双通管两端对称设置有吸尘管,两个吸尘管分别位于在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本体的上下两侧,两个吸尘管的相对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吸尘口,双通管的连接头插设在外壳的外侧壁上,连接头通过输料管与吸尘风机的吸尘端连接,吸尘风机的排尘口通过输料管与废料箱连接;输送压辊和收卷轮均通过固定架固定,并通过适配的外部设备驱动附图中未显示。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于吸尘结构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有扫尘结构,扫尘结构包括主动刷轮、被动刷轮、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驱动电机和皮带,主动刷轮和被动刷轮均纵贯在外壳内部,主动刷轮位于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本体上方,被动刷轮位于羽绒服抗辐射面料本体下方,主动刷轮和被动刷轮上均设置有毛刷。
优选的,所述主动刷轮一端转动连接在外壳内侧壁上,主动刷轮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穿过外壳并连接有第一驱动轮,被动刷轮一端转动连接在外壳内侧壁上,被动刷轮另一端通过转动轴穿过外壳并连接有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机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并且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外壳与主动刷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8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