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单晶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7352.2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6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田素贵;赵国旗;刘丽荣;王光艳;闫化锦;田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9/00 | 分类号: | C22C19/00;C22C1/03;C22F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re ru 高承温 能力 镍基单晶 超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的镍基单晶超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以Al、Ta、Cr、Co、W、Mo、Re及Ru为主要添加元素,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其组成如下:铝5.3%~6.5%,钽7.0%~8.0%,铬2.5%~4.0%,钴4.2%~5.5%,钼2.0~3.5%,钨4.3~5.5%,铼5.8~6.8%,钌4.8~5.8%,铪0.07~0.14%,余量为镍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本发明合金中Mo的最佳质量百分数为2.0~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其特征在于:设定6%Re/5%Ru为本发明的目标控制浓度,Re/Mo的比值控制在2.5~2.9,Cr的最佳质量百分数控制在2.9~3.3%,Al/Cr的比值控制在1.8~2.2,再通过计算合金中电子空位数,调整其它元素的加入量。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金属原材料,在真空感应炉中熔炼母合金锭;母合金经真空重熔后,采用选晶法在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炉中制备单晶部件,其中,浇注温度控制在1500~1570℃范围内,温度梯度控制在50-100℃/cm,抽拉速率为2~10mm/min;
该合金采用八级热处理工艺如下:1310℃×1h+1315℃×2h+1320℃×4h+1325℃×10h+1330℃×10h+1334℃×10h,空气冷却+1170℃×4h,空气冷却+870℃×24h,空气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工艺制备的高浓度Re/Ru镍基超合金单晶棒,采用差热分析,确定出该合金的初熔温度为1345℃,γ′相的析出温度是800℃~1120℃,合金的热处理窗口为:1257℃~13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级加热的高温固溶热处理工艺,以使低熔点共晶组织溶解,避免初熔,采用1334℃高温固溶处理,以降低合金的偏析程度,避免TCP相析出;采用1170℃一次时效处理及二次时效处理,使合金中立方γ'相尺寸约为0.4μm,体积分数大于7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1334℃高温固溶处理,使元素Re、Ru溶入γ′-Ni3Al相的原子百分数大于1.53%,难熔元素Ta、Mo、W、Re、Ru溶入γ'相的原子百分数大于8.87%,合金元素溶入γ'、γ两相的原子百分数分别大于30.35%和41.1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蠕变期间Re、Ru、W重原子聚集于近γ′/γ两相界面的γ基体中,Ru与Re的相互作用,使Re溶入γ基体相的原子百分数大于7.48%,形成Re原子的局部浓度聚集区,其引起的晶格畸变可抑制和延缓蠕变位错剪切进入γ′-Ni3Al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在大于1040℃蠕变期间,原立方γ'相可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转变成筏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较多Re、W重原子溶入γ′相,1150℃高温蠕变期间,仍在γ′-Ni3Al相中形成和保留K-W锁,抑制位错运动,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抗力。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Re/Ru高承温能力镍基单晶超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八级热处理及高温蠕变期间,该超合金无TCP相析出,并保持高的承温能力、优异的高温力学和蠕变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73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