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套圈淬火用加热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3661.2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6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毛永成;毛赛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赛赛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40 | 分类号: | C21D9/40;C21D1/42;C21D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祝跃飞 |
地址: | 324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淬火 加热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淬火用加热设备,属于轴承套圈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对轴承套圈淬火的淬火设备和用以对轴承套圈进行加热的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的数量设置成若干个,每个所述加热设备均倾斜设置,若干个加热设备围绕着连接座环形阵列分布,若干个加热设备均通过双固定板连接固定于连接座上。本发明通过加热设备的转动带动轴承套圈一道转动,使得轴承套圈在转动的同时顺着加热设备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轴承套圈在加热设备中被加热,转动一定角度后轴承套圈进入到淬火设备中完成淬火,随着不断的转动,从而使得轴承套圈可以根据工艺需要进行多次加热和淬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套圈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套圈淬火用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轴承淬火设备就是对轴承进行表面淬火或全面淬火,来提高轴承表面硬度以及耐磨性的一种热处理设备。在淬火之前一般需要将轴承套圈加热,加热后迅速冷却形成淬火。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13300824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公开了轴承套圈锻件生产用的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箱,承载箱的内部设置有频感应加热炉本体,承载箱设置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背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套筒,承载套筒外壁的一端对称穿插套接有限位板,固定板正面的中部转动穿插套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位于承载套筒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利用承载套筒的设置方式,承载套筒可以承载多个轴承套圈进入频感应加热炉本体内部进行加热,从而提高轴承套圈的加热效率,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且限位板可以对承载套筒外部的轴承套圈进行位置限定,避免轴承套圈与承载套筒分离,影响频感应加热炉本体正常使用。
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4427025A的专利涉及渗碳轴承套圈淬火处理时抗变形方法及淬火胎具,工艺步骤:将经过渗碳处理后的轴承套圈,轴承套圈温度为室温,放到加热炉中加热到830度,停止加热,并在加热炉中冷却至280度;将轴承套圈从加热炉中取出,将轴承套圈放入淬火胎具中,然后将承载轴承套圈的淬火胎具置于淬火油中进行油淬处理;淬火工序结束后,将轴承套圈从淬火胎具中取下。所使用的淬火胎具,包括:胎具本体、封闭圆环及无心卡盘;胎具本体包括至少2个弧形卡爪,两个弧形卡爪活动连接于无心卡盘上端面;解决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存在的轴承套圈为了保证不变形而出现局部淬火缺陷的问题,并且淬火后轴承套圈圆度好,防止因变形造成批次性报废,提高工效和产品质量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需要人工将轴承套圈放入加热设备中,将轴承进行加热,加热后迅速取出进行迅速冷却,从而完成淬火,依然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取出与放置,效率极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轴承套圈淬火用加热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淬火用加热设备,通过加热设备的转动带动轴承套圈一道转动,使得轴承套圈在转动的同时顺着加热设备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轴承套圈在加热设备中被加热,转动一定角度后轴承套圈进入到淬火设备中完成淬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对轴承套圈淬火的淬火设备和用以对轴承套圈进行加热的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的数量设置成若干个,每个所述加热设备均倾斜设置,若干个加热设备围绕着连接座环形阵列分布,若干个加热设备均通过双固定板连接固定于连接座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淬火设备包括淬火箱、淬火腔、限位口和支撑板,所述淬火箱的竖截面形状设置成半圆形,限位口对称分布在半圆形淬火箱的两侧,淬火箱的内部中空设置成淬火腔,淬火箱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口的底端位于淬火箱高度居中的位置,限位口的宽度与加热设备的宽度相等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淬火设备还包括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位于淬火箱的底端中部位置处并,出水管道上带有控制阀门并与淬火腔相同连接,进水管道位于淬火箱的侧壁位于限位口下方的位置处,进水管道上带有控制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赛赛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赛赛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3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控盒生产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垂吊式离心纺丝纤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