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钢棒材的自动化收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2730.8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费志国;孙建军;巴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1/28 | 分类号: | B65B61/28;B65B57/02;B65B6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6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25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钢 自动化 收集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轧钢棒材的自动化收集方法,通过对收集辊道上棒材捆的检测,自动识别棒材捆的位置信号,自动控制收集辊道的正反转进行两端撞平齐;然后控制升降臂升起,并启动第一段链条,通过称重与复检位置的冷金属检测仪进行位置信号跟踪,使棒材捆完全的落到电子秤上进行称重和复检;升起升降臂且启动第二段链条,通过自动焊牌位置的冷金属检测仪进行位置信号跟踪,使焊牌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棒材捆的端面并进行自动焊牌;然后自动按照每3‑4捆为一吊的组合进行分批吊运,使天车便于吊运;通过实时检测钢材捆的位置信号进行自动化流程操作,实现了钢材收集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及其造成的失误对生产的影响,降低了能源消耗和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棒材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钢棒材的自动化收集方法,具体而言为涉及一种棒材打捆后的自动化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轧钢棒材收集中,棒材打捆后需要通过人工操作辊道对棒材进行运输,每一个流程操作都需要人工的干预,包括端面撞平齐、称重、支数复检、焊标牌、分批吊运等过程,占用人工较多,同时辊道的控制依靠人工进行控制,存在人工操作造成操作失误的风险,生产故障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钢棒材的自动化收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轧钢棒材的自动化收集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 打捆后的棒材捆由收集辊道传送至收集平台上,并通过收集辊道的正反转将棒材捆的长度方向两端自动撞平齐;
2) 启动升降臂将棒材捆托起,由第一段链条将棒材捆传送至复检称重系统处,通过称重与复检位置的冷金属检测仪进行位置信号跟踪,在至少有一个有钢信号的情况下停止第一段链条并落下升降臂,使棒材捆落到电子秤上进行称重和端面复检,复检完成后验证实际支数与理论支数一致且棒材捆的重量控制在偏差范围内;
3) 复检称重无误后,启动升降臂将棒材捆托起,由第二段链条将棒材捆运输至自动焊牌区域,通过冷金属检测仪对棒材捆进行位置信号跟踪,在至少有一个有钢信号的情况下停止第二段链条,焊牌机器人通过与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连接实现标牌信息的实时更新,并自动打印标牌与焊接标牌;
4) 待第二段链条上积攒3-4件棒材捆时,将3-4件棒材捆一起平移至第三段链条上,然后由天车进行吊运,每3-4捆为一吊的组合进行分批吊运。
优选的,步骤3)中,焊牌机器人采用螺柱焊接方法将标牌焊接固定在棒材捆上。
本申请取得了如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1) 通过对收集辊道上棒材捆的检测,自动识别棒材捆的位置信号,自动控制收集辊道的正反转进行两端撞平齐,即在棒材捆向前撞平齐后,检测到棒材捆的位置信号后,控制收集辊道反向转动,进行另一端撞平齐。
2) 棒材捆两端撞平齐信号接收完成后,控制升降臂升起,并启动第一段链条,通过称重与复检位置的冷金属检测仪进行位置信号跟踪,在至少有一个有钢信号的情况下停止第一段链条并落下升降臂,使棒材捆完全的落到电子秤上进行称重和端面复检,复检完成后验证棒材捆的实际支数与理论支数一致且棒材捆的重量控制在偏差范围内。
3) 升起升降臂且启动第二段链条,通过自动焊牌位置的冷金属检测仪进行位置信号跟踪,在至少有一个有钢信号的情况下停止第二段链条,使焊牌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棒材捆的端面并进行自动焊牌。
4) 棒材捆在焊接完成后自动按照每3-4捆为一吊的组合进行分批吊运,使天车便于吊运。
5) 综上所述,能够通过实时检测钢材捆的位置信号进行自动化流程操作,实现钢材收集的自动化,本申请达到了钢材自动化收集的目的,减少了人工操作及其造成的失误对生产的影响,同时消除了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工费用,本发明能够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具有高度的产业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2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