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光装饰墙施工方法及固定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1232.1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5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忠宇;王铭辉;刘宇飞;娄茂源;赵鹏;崔博一;张泽旭;王源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F13/22;E04B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萌萌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 装饰 施工 方法 固定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光装饰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支撑结构施工,安装用于支撑装饰墙装饰板的主龙骨;步骤2放线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在墙体位置设置定位线和控制点;步骤3装饰单元制作,将套筒、内墙装饰板和外墙装饰板组合固定成装饰单元;步骤4装饰单元安装,按照内墙装饰板和外墙装饰板的设计位置将装饰单元安装就位并固定在主龙骨上。本发明一方面可以实现内墙外墙的同步施工,另一方面将装饰单元与支撑结构的主龙骨进行连接作业可以从未安装的位置进行,不需要工人进入到墙体内降低施工难度改善施工难度。并且一次放线定位可以实现内墙和外墙两侧装饰板的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光装饰墙施工方法以及一种透光装饰墙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铁站等公共建筑物中,其墙体一般不用于承重,而是作为分割填充和装饰作用。同时在地铁站的地上部分有时还会利用墙体进行采光,减少室内照明的需求。透光装饰墙主要有内部的支撑结构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结构两侧的内墙板和外墙板组成。
带有透光功能的装饰墙,会在内墙和外墙的装饰板上开设采光孔然后用套筒将两个采光孔连通,这就要求内墙和外墙的位置严格对齐,套筒的两端与采光孔契合。
现有技术对透光装饰墙进行施工一般都是首先进行支撑结构的施工然后根据放线定位的结果首先对内墙和外墙的一侧进行装饰板的安装施工,然后施工另外一侧的装饰板。而且由于施工过程中往往是首先施工面积较大的外墙,然后施工面积较小的内墙。
由于内墙和外墙是分两次进行施工的后施工的。先施工的墙面的装饰板可以从未施工的一侧进行安装,能够保证较高的施工精度。而后施工的一侧墙面的装饰板在安装时就比较困难。一般有两种方法,对于厚度较大内墙和外墙间距较远的墙体,可以通过工人进入到墙体之间进行施工。
对于厚度不足的墙体,就只能从后施工一侧墙体的装饰板之间的缝隙内打入螺钉来固定装饰板,这就造成了后施工一侧的装饰板之间的缝隙较大。由于一般情况下会后施工内墙,内墙的装饰板缝隙更加难以控制,但是内墙对装饰效果的要求更高,要求缝隙更加严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透光装饰墙施工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装饰板透光装饰墙在施工时,内墙和外墙施工顺序不同步,后施工一侧的精度低,施工困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透光装饰墙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透光装饰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支撑结构施工,安装用于支撑装饰墙装饰板的支撑柱、横梁以及主龙骨;
步骤2放线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在墙体位置设置定位线和控制点;
步骤3装饰单元制作,将套筒、内墙装饰板和外墙装饰板组合固定成装饰单元;
步骤4装饰单元安装,按照内墙装饰板和外墙装饰板的设计位置将装饰单元安装就位并固定在主龙骨上。
优选的,所述装饰单元还包括支撑框架,在步骤3中,所述内墙装饰板、外墙装饰板和套筒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形成装饰单元,在步骤4中,所述支撑框架安装固定到主龙骨上。
优选的,在步骤3中将多个装饰单元安装到次龙骨上形成单元组,多个装饰单元沿着次龙骨依次设置;多道单元组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在步骤4 装饰单元安装的施工时,直接将单元组设置到墙体设计位置,单元组通过次龙骨固定到主龙骨上。
优选的,次龙骨横向设置,次龙骨的两端固定到主龙骨上,主龙骨处预留有施工缝隙用于步骤4施工时主龙骨与次龙骨的连接作业。
优选的,施工缝的宽度与装饰板的宽度一致,在步骤4之后进行施工缝填补,用装饰板填补隐藏施工缝。
优选的,次龙骨的两端固定有连接件,填补施工缝的装饰板固定到连接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1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