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补全方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0295.5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7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姜瑛;刘海毅;陈泳全;汤守国;李凌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8/38 | 分类号: | G06F8/38;G06F8/33 |
代理公司: | 昆明人从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04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行 app 软件 用户 操作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补全方法、系统,包括:Step1、实时捕获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事件内容数据以及并行APP软件响应数据;Step2、抽取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内容特征;Step3、建立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内容特征的上下文语义关系;Step4、提取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序列的时序上下文;Step5、补全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本发明有助于从大规模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序列中挖掘语义上下文和时序上下文特征,支持对多APP软件并行运行情况下的用户操作补全,从而高效、准确地获取完整的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序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补全方法、系统,属于APP软件用户操作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APP软件演化研究过程中,APP软件用户操作分析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一些商业框架如FlurryAnalytics被用于评估移动设备的可用性。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采集移动软件的使用情况,例如使用频次、占用内存大小等统计信息。然而,为了使用这些框架,开发人员需要为不同的应用手动添加源代码,并且这些工具采集的信息侧重于移动软件使用的统计数据,难以为分析APP软件用户操作提供有效支持。
Lettner等人提出了一种自动收集和分析日志的方法,通过对目标APP源代码的程序嵌入来对APP软件用户操作进行日志采集。Hilbert等人从Android系统用户界面中提取APP软件用户操作的可用性信息。Ma等人依据Android系统用户界面设计定义了一部分用户操作事件,并开发了一个可以嵌入到应用内部的工具包,该工具包只需要对目标源程序进行最少的修改即可采集到定义的APP用户操作信息。然而,McMillan指出大多数的日志仅限于记录粗粒度的用户操作。这些基于日志分析的方法能够回答用户在何时打开或关闭了哪个应用程序,但难以捕捉用户在应用程序内部的操作的具体细节。
近年来,Krieter等人借助屏幕录制工具对用户使用APP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利用Python脚本程序将高质量的录制视频转换为图片,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这些图片与人工定义的事件图片模板进行匹配来分析用户在APP中的操作。由于高质量的视频文件会占用大量内存空间,Xin简化了对视频文件的分析。
在用户实际使用APP软件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对于APP软件用户操作分析方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不同APP用户界面设计的差异很大,依赖人工定义用户操作的方式意味着方法只能够采集到有限的、粗粒度的用户操作,并且方法的有效性会随着Android系统以及APP软件的更新而降低。(2)实验表明,现有的方法往往只针对单个APP软件用户操作进行分析,忽略了用户更加真实的使用场景,即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与多个并行运行的APP软件发生交互行为。(3)由于Andorid系统用户界面框架的特殊性,在多个APP并行运行或经常切换的场景下,现有方法记录的APP软件用户操作不可避免地会有数据缺失和错误。
基于以上问题,现有研究不能有效获取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这也导致针对APP软件用户操作的应用是有限的。例如,在预测APP用户操作行为来进行相关内容推荐的研究中,Liu等人也只能依赖截图和人工定义APP用户操作的方式来对单个APP(SnapChat)软件的用户操作进行分析。因此,如何补全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补全方法、系统,以解决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的补全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补全方法,包括:Step1、实时捕获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事件内容数据以及并行APP软件响应数据;Step2、抽取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内容特征;Step3、建立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内容特征的上下文语义关系;Step4、提取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序列的时序上下文;其中,时序上下文包括全局时序上下文、并行APP时序上下文;Step5、补全并行APP软件用户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02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