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叶片与光合功能的高效控梢促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0111.5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7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明;王惠聪;温冰怡;欧阳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杨逍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叶片 光合 功能 高效 控梢促花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护叶片与光合功能的高效控梢促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浓度高达500‑1000mg/L乙烯利并添加0.5%磷胺钾保护剂喷施树冠,一次性处理可以保持处理后6周内不抽发冬梢,并促进白点形成,提高纯花穗率,增加成花节位数,同时又可显著降低高浓度乙烯利对叶片光合功能的不利影响。本发明解决了生产上需要反复处理、控梢促花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是实现荔枝丰产稳产关键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叶片与光合功能的高效控梢促花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荔枝第一生产大国,荔枝成花不稳定是导致大小年的关键原因,其中,许多晚熟优质品种的荔枝成花难、“大小年”问题比较突出,与冬季环境和枝梢生长节奏关系密切。荔枝具有间歇性枝梢生长节奏,其花芽分化受冬季冷凉气温(15℃)诱导,然而晚秋和冬季抽生营养梢,顶芽丧失对冷凉的成花响应能力而抑制花芽分化。因此,防止晚秋梢/冬梢抽生是保证荔枝成花的必要措施。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300mg/L左右乙烯利+1000-1500mg/L多效唑防控冬梢或用乙氧氟草醚等杀草剂杀除新梢,但这些处理技术无可避免造成叶片损伤,导致光合功能减弱、以及对压制冬梢的效果较弱和时效短的情况,需反复施用才能完全控制冬梢发生,费工费时,多次施用易导致荔枝芽过度休眠而不易苏醒,错过冷凉天气反而不利成花;提高处理剂量又有加剧叶片脱落,降低叶片功能的风险。急需一种药效长又能保护叶片的控梢促花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保护叶片与光合功能的高效控梢促花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荔枝新梢处理技术中易对荔枝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护叶片与光合功能的高效控梢促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浓度高达500-1000mg/L乙烯利和0.5%磷胺钾溶液喷施树冠。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利用磷胺钾的渗透调节功能及光合保护功能,可以降低乙烯利对叶片的功能损害,削弱其落叶效应。
优选地,喷施时间为预期白点大量出现前两个月。
通过上述设置,保持6周不抽生冬梢,促进纯花穗形成,显著降低落叶率,缓解乙烯利处理对光合速率抑制效应和落叶效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无需添加生长延缓剂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仅需一次性喷施处理,实现6周内不抽发营养梢,无需反复控梢处理,同时可显著降低主效药剂对叶片光合功能的不利影响,减少乙烯利造成的落叶,并有显著促进纯花穗形成的效应,成花节位数量也成倍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例1至4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的萌芽率;
图2为对比例1至4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的白发生率;
图3为对比例1至4处理后荔枝树的纯花穗率;
图4为对比例1至4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的叶片脱落率;
图5为对比例1至4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末次梢成熟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图;
图6为实施例1、对比例1和4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的落叶率;
图7为实施例1、对比例1和4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的光合速率;
图8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的萌芽率;
图9为实施例1、对比例1和5处理后不同时间荔枝树的白点率;
图10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处理后纯花穗率、带叶花穗率和总花穗率比较图;
图11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5处理后花穗形成节位数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0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