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264077.0 | 申请日: | 2022-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7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巧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海阳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34;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邯郸泽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69 | 代理人: | 张萍 |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供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水流依次流经供水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且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对污水逐级进行沉淀,第一调节机构根据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水位差的变化调节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和其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从而使第一沉淀池的(L/H=V/usubgt;0/subgt;)关系成立;利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的水位差控制第二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第三调节机构根据水位差的变化调节第二沉淀池进水口与其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间距,使其与第二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相匹配,第二沉淀池的(L/H=V/usubgt;0/subgt;)关系成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泥沙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在进行处理时需要使污水中的杂质与污水分离。沉淀是使污水中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污水分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手段。沉淀池的设计通常参考浅池理论,在实际沉淀过程中,沉淀池一般分为多级,不同级的沉淀池用于沉淀不同级别的杂质,沉淀后的杂质根据等级用于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方式处理,但受水流流速变化或沉淀池底部沉积杂质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不属于该级别的杂质被提前沉淀,影响沉淀池整体的工作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供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供水池周壁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沉淀池周壁设置有与第二沉淀池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第二沉淀池周壁设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高度均可调且大小相等;初始状态下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依次降低,供水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水位依次降低,且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的水位差W1大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水位差W2;污水从供水池的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沉淀池后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沉淀池,后从出水口排出;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1,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速度为V1,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2,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速度为V2,且初始状态下V1大于V2;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在W1增大时使第一进水口向上移动进而使H1增大;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使H2保持在第一预设值,V2随W2的变化而变化,第三调节机构使H2的第一预设值随W2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与V2相匹配。
进一步地,供水池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内筒,第一内筒底部封堵且第一进水口设置于第一内筒的周壁底部;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二滤筒、第二内筒和第一提升组件,第二滤筒和第二内筒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二滤筒固定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二内筒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滤筒内并与第二滤筒内壁贴合,第二进水口设置于第二内筒周壁底部;第一提升组件设置于第二内筒下端,第一提升组件封堵第二内筒底部且带动第二内筒上下移动;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三滤筒、第三内筒和第二提升组件,第三滤筒和第三内筒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三滤筒固定设置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三内筒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三滤筒内并与第三滤筒内壁贴合,出水口设置于第三内筒的周壁底部;第二提升组件设置于第三内筒下端,第二提升组件封堵第三内筒底部且带动第三内筒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海阳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海阳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4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