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62959.3 | 申请日: | 2022-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策;王秀兰;孔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 |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房成星 |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具体涉及材料成型领域。本发明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预成型模具;将预浸料按照所需尺寸进行裁剪;将裁剪后的所述预浸料铺贴至所述预成型模具上,制得预成型体;将所述预成型体置于模具内压制,制得所需复合材料制品。本发明通过将预浸料在预成型模具上制成预成型体,可以大大节约复合材料的成型时间,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热固性预浸料模压成型(Preprep Compression Molding,PCM),指的是环氧树脂与连续玻璃纤维布在充分浸润下取得预浸料,再将成型预浸料在模具中加温加压下获得制件。预浸料因具有精确的纤维、树脂配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而PCM成型工艺作为一种理想的热压罐外热压工艺,能够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且制品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重量轻、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实现复杂构件的一次成型。
PCM工艺在预浸料成型时根据预浸料特点需要在常温的模具上铺料成型,且铺料时因产品型面的原因,既要保证产品的力学、气密性能符合要求,还要求铺料的效率提高,因此铺层工序成为制约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传统的PCM工艺采用的是一模多腔,即在一套上、下模具中间配合有一个或者几个中套模具来实现产品模压成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产的节拍。一模多腔存在如下缺点:中套模具的材质与上、下模具材质相同甚至比模具材质要求还要高,制作中套模具的成本高;上模、中套模具和下模需要高精度配合,且模具配合时产生误差累计,产品壁厚的超差变大;中套模具升温慢,压制时在中套模具上放置预浸料预成型体,通过下模把热量传导给中套模具,使中套模具从室温升到所需的成型温度,中套模具的升温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成型完的中套模具降温慢,模具上模的成型温度比较高,从下模上取下中套模具要冷却降温才能进行脱模和铺层,要想加快降温速率需要额外增加冷却措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以改善传统成型方法工艺复杂、制备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预成型模具;将预浸料按照所需尺寸进行裁剪;将裁剪后的所述预浸料铺贴至所述预成型模具上,制得预成型体;将所述预成型体置于模具内压制,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预成型模具的成型面与所述复合材料制品的形状相匹配。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预成型模具材料为铝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或代木材质。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预浸料为连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所述连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按体积百分比计,包括:连续纤维57%~63%、环氧树脂基体37%~43%。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将裁剪后的所述预浸料铺贴至所述预成型模具上,制得预成型体,包括:将所述预成型模具的温度保持在18~26℃,将裁剪后的所述预浸料依次铺贴至所述预成型模具上预成型,其中,所述预浸料的铺贴层数由所述复合材料制品确定。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将所述预成型体置于模具内压制,得到复合材料制品,包括:将所述预成型体放置在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将所述模具的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将所述模具的温度调节至所需温度,将所述预成型体压制成型。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所述模具的上模温度为137~143℃,所述模具的下模温度为117~123℃。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将所述预成型体压制成型时的压力为每平方米投影面积2.5Mpa。
在本发明一示例中,将所述预成型体压制成型时的压制时间为10~1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2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