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及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56319.1 | 申请日: | 2022-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9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胡瑞青;王立新;郭亮;戴志仁;喻忠;高志宏;雷永生;相旭;高升;曹伟;李储军;汪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D7/00;E21D3/00;E21D5/04;B66F3/25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柔性 接头 排水管 主动 悬吊 保护 体系 构建 方法 | ||
1.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工作竖井(2)内,所述工作竖井(2)开挖于管节接头位置处,工作竖井(2)的护壁(3)为上大下小锯齿形不等厚现浇混凝土结构;
在排水管(1)接头下部掏挖的沟槽内,穿设分配梁(5);所述排水管(1)与分配梁(5)之间设置橡胶板(6);所述排水管(1)底部两侧设置楔形垫块(7),所述楔形垫块(7)外侧设置防滑挡板(8),所述防滑挡板(8)焊接于分配梁(5)顶部;
工作竖井(2)两侧地面设置型钢支座(11),所述型钢支座(11)上搭设悬吊梁(10),所述悬吊梁(10)上设置两台张拉千斤顶(12),所述张拉千斤顶(12)与油泵连接;所述分配梁(5)两侧分别缠绕钢绞线(9)并穿入张拉千斤顶(12),所述张拉千斤顶(12)确保钢绞线(9)处于拉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3)上下节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内部设置环纵向钢筋及拉结筋,并预埋塑钢爬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3)顶部设置防洪涝挡墙(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塑钢爬梯的梯段高度大于3m时,设置护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两侧排水管(1)分别布设直接竖向位移监测点(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5)为三拼结构,包括三个型钢(14),所述型钢(14)的上下翼缘表面分别焊接钢缀板(15),所述型钢(14)的腹板位置处焊接肋板(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支座(11)和悬吊梁(10)均为双拼结构,结构与分配梁(5)结构相同。
8.隧道下穿柔性接头排水管的主动悬吊保护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扰动和周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工作竖井(2)数量,现场定位放样工作竖井(2)井位;
步骤二:平整场地并打设降水井进行降水作业,工作竖井(2)采用逆作法挖孔方式作业,挖土和护壁(3)灌注交替进行,灌注护壁(3)时预埋塑钢爬梯;
步骤三:待护壁(3)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排水管(1)接头下部掏挖沟槽,穿分配梁(5),所述排水管(1)与分配梁(5)之间设置橡胶板(6);所述排水管(1)底部两侧设置楔形垫块(7),并在分配梁(5)的钢缀板(15)上焊接防滑挡板(8)作为防侧移措施;
步骤四:工作竖井(2)两侧地面设置型钢支座(11),在所述型钢支座(11)上搭设悬吊梁(10),并定位安装两台张拉千斤顶(12),将所述张拉千斤顶(12)与油泵连接;
步骤五:分配梁(5)两侧分别缠绕钢绞线(9)并穿入张拉千斤顶(12),启动油泵,在张拉千斤顶(12)活塞启动即油压指针闪动瞬间即刻关闭加油阀,确保钢绞线(9)处于拉紧状态;
步骤六:在柔性接头两侧排水管(1)分别布设直接竖向位移监测点(13),隧道下穿时根据实时变形监测数据,通过张拉千斤顶(12)动态微调消除沉降,确保排水管(1)的正常使用;
步骤七:待隧道下穿完成且排水管(1)变形收敛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分配梁(5)与工作竖井(2)坑底间隙填充密实,张拉千斤顶(12)卸荷回油,拆除钢绞线(9)、悬吊梁(10)、支座(11)及张拉千斤顶(12);工作竖井(2)地面3m以下采用低标号素混凝土回填,地面以下3m范围采用粘土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63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