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预测性标志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9000.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1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F·格鲁斯;C·科布;N·普法伊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恩泰科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6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陈晶晶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年龄 相关性 黄斑 变性 预测 标志 | ||
本发明涉及使用生物标志物来确定患有湿性AMD的个体对VEGF拮抗剂治疗的反应性,诊断和区分干性和湿性AMD并确定干性AMD疾病转化为湿性AMD疾病的风险。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2月28日、发明名称为“可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预测性标志物”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No.201780025616.6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6年2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300,952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诊断领域,并且也属于个性化治疗领域。本文描述的发明可用作诊断测定法来鉴定具有干性或湿性AMD的那些受试者。在一个具体方面,本发明涉及预测患有湿性AMD的个体是否会在临床上对利用VEGF拮抗剂的治疗起反应。本发明的一些方面还涉及关于干性和湿性AMD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性治疗的其它诊断和预后方法。
背景技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北美和西欧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50岁以上个体的百分比增加而成为重大的健康问题(Hymann,Epidemology,1992)。AMD靶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其为光敏性光感受器与血管脉络膜之间的单层细胞。随着AMD进展,晚期AMD发展成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并且两种形式甚至可在同一患者中发生。一种形式被称为干性或萎缩性形式,其特征在于小玻璃疣在RPE中的积聚,这导致RPE的丧失和黄斑区中视网膜的退化。干性形式更频繁发生(80%的AMD患者)并且导致视觉功能的轻微丧失。其发作不太突然,并且其发生没有伴随新血管形成。更严重的湿性新生血管形式不太常见,但导致约80-90%的严重视力丧失的病例。湿性形式的特征在于来源于脉络膜脉管系统的新生血管“膜”,其侵入布鲁赫膜、渗漏并且经常引起RPE和/或神经视网膜的脱离。这些新的毛细血管是异常可渗透的,使得血清和血液能够在RPE和/或感觉神经视网膜下积聚。渗漏的血管导致黄斑瘢痕形成。湿性AMD患者的视力丧失可能很快并导致功能性失明。在患有湿性AMD的患者中,由脉络膜新血管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复合物可在3-24个月内破坏光感受器。干性形式可变成湿性形式。干性AMD形式的有效疗法是罕见的,而湿性形式可通过激光光凝术、光动力疗法或使用VEGF拮抗剂来治疗。为了尽可能快地采取行动以从治疗中获得最佳结果,湿性形式的早期诊断是必要的。目前,抗VEGF疗法在世界范围内被用作治疗湿性AMD的主要疗法。用于治疗湿性AMD的几种VEGF拮抗剂已被批准用于人使用,包括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
对于抗VEGF治疗剂的施用观察到某种异质性,并且抗VEGF疗法对于每个AMD患者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尽管接受了治疗,一些患者仍然会失去视力。这种异质性证明了对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需求。如果可以在治疗中尽可能早地确定抗VEGF治疗的功效,使得无反应者可以改变治疗或治疗方案,那么对于AMD患者将是非常有帮助的。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眼睛中有10-17%被发现是无反应者(Otsuji等,Clinical Ophthalmology,2013;Suzuki等,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Kruger Falk等,Amercian Journalof Ophthalmology 2013)。无反应者的百分比取决于所使用的标准和确定方法而变化。早期的出版物发现甚至更高百分比的抗VEGF治疗的无反应者。还报道了无反应者具有初始临床特征和某些风险因素,诸如延长的AMD、先前的光动力疗法、纤维血管色素上皮脱离、病变大小、患者的年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恩泰科特有限公司,未经麦恩泰科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9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