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47976.X | 申请日: | 2022-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4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星;王妍;魏光辉;程二威;赵敏;王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28;G01R1/04;H01Q1/50;H01Q1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贾瑞华 |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化 方向 可调 电磁 脉冲 辐照 试验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具体涉及电磁脉冲辐照试验技术领域。所述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包括:脉冲源和TEM喇叭天线,所述TEM喇叭天线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的馈电端与所述脉冲源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负极板的馈电端与所述脉冲源的接地端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可以调整极化场的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脉冲辐照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脉冲试验是电磁兼容试验中的一项,其目的是为了考核电子电气设备与系统对电磁脉冲的抗扰度与耐受性。在电磁脉冲试验中,需要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提供一个电磁脉冲场试验环境。
现有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常见的两种类型,一种为传输式电磁脉冲试验系统,该类型试验系统由脉冲源和传输式场形成装置构成,通常采用平行板、GTEM和TEM室等传输线作为场形成装置;另一种为辐射式电磁脉冲试验系统,该类型试验系统由脉冲源和脉冲天线构成,通常采用双锥天线、笼形天线或圆锥天线等作为场形成装置。这些电磁脉冲试验系统普遍体积庞大,且建立在固定的场所中,一旦建成极化方向固定不可调。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可以调整极化场的方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包括:
脉冲源和TEM喇叭天线,所述TEM喇叭天线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的馈电端与所述脉冲源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负极板的馈电端与所述脉冲源的接地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脉冲源包括:直流高压源、控制模块、Marx发生器和锐化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高压源的控制端和所述Marx发生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高压源的输出端与所述Marx发生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Marx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锐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锐化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正极板的馈电端连接,所述Marx发生器的接地端和所述锐化电路的接地端均与所述负极板的馈电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Marx发生器包括第一级储能电容、第二级储能电容、第三级储能电容、第一级开关、第二级开关和第三级开关,所述第一级储能电容、所述第二级储能电容和所述第三级储能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直流高压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级储能电容、所述第二级储能电容和所述第三级储能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直流高压源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级储能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级储能电容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级开关连接,所述第二级储能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级开关与所述第三级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级储能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级开关与所述锐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锐化电路包括锐化电容和锐化开关,所述锐化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级开关的另一端和所述锐化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锐化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锐化开关的另一端与正极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极化方向可调的电磁脉冲辐照试验系统,还包括:外壳和绝缘支架;所述外壳包括前盖、后盖和圆柱形侧壁,所述侧壁、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上均设置接线端;所述绝缘支架、所述Marx发生器和所述锐化电路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绝缘支架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壁上,所述Marx发生器和所述锐化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正极板的馈电端与所述前盖上的接线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负极板的馈电端与所述侧壁上的接线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级储能电容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所述后盖上的接线端与所述直流高压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锐化开关通过设置在所述前盖上的接线端与所述正极板的馈电端连接;所述Marx发生器的接地端和所述锐化电路的接地端均通过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接线端与所述负极板的馈电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79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快9Cr耐热钢焊缝高温组织稳定化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蜂胶牙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