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EMS系统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碳排放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6628.0 | 申请日: | 202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姜书根;姜沄青;姜雨坤;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宁煜致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1/27;G01N21/31;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宏知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60 | 代理人: | 卿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ems 系统 数据处理 高精度 排放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EMS系统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碳排放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烟气监测模块、协同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所述烟气监测模块在尾部烟道上设置并行烟道,且并行烟道为圆管状结构,并且在并行烟道上设置监测点,所述协同处理模块在并行烟道和尾部烟道的连接口设置有流量计和恒流控制阀,且每个连接口分别对应厂区内的废气排放点处,所述数据分析模块主要为计算机监测中心,对监测点传感器给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该基于CEMS系统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碳排放监测系统,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碳排放数据,配合并行烟道的检测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传统核算法的人工干预,提高了碳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监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CEMS系统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碳排放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火电厂等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排放物,除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火电企业同样是碳排放“大户”之一,对火电企业进行排放量和排放数据监测,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煤炭燃烧效率,也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运行状况,其中CEMS是为实现烟气污染物连续监测而专门设计的在线监测系统,可以通过连续采样和分析,测定烟气中的气体浓度,颗粒物浓度,同时通过计算得到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总量。
但是现有的CEMS系统很多不含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模块,且如果采用直接测量的方式,分析仪表与烟气直接接触,很容易遭到烟气的腐蚀以及烟气中杂质的堵塞,使用维护不是很方便,而且由于存在水分和振动等因素的干扰,烟气流速及浓度测量容易发生较大误差,而抽取采样系统复杂,且分析仪器精度需求较高,增加使用成本,除了使用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进行测量法计算,现也有通过核算法进行统计,核算法主要通过燃烧原料的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传统核算法由于各种类型锅炉燃效煤炭效率不同、人为干扰多种因素影响,也容易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通过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改善检测,是相较核算法而言,有效提高数据精确度的一种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EMS系统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碳排放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缺少配合CEMS系统使用的高精度碳排放监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EMS系统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碳排放监测系统;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烟气监测模块、协同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
所述烟气监测模块在尾部烟道上设置并行烟道,且并行烟道为圆管状结构,并且在并行烟道上设置监测点;
所述协同处理模块在并行烟道和尾部烟道的连接口设置有流量计和恒流控制阀,且每个连接口分别对应厂区内的废气排放点处;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主要为计算机监测中心,对监测点传感器给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由烟气监测模块的并行烟道监测点进行监测,流经并行烟道的烟气经协同处理模块处理和制冷减少烟气中的水分和粉尘,然后在流量计和恒流控制阀作用下稳定流量后送给CO2、SO2和NOx等气体传感器,传感器给出相应的电流信号经处理后送给数据分析模块,烟尘、流速、温度、压力等传感器给出的电信号经处理后也送给数据分析模块,信号经数据处理和统计存入计算机监测中心数据库,计算机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中控计算机或远程终端可监测排放情况,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实时数据报表和统计报表。
优选的,所述烟气监测模块在并行烟道上分别设置了二氧化硫浓度监测仪,氮氧化合物浓度监测仪,氧气含量监测仪,一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和流量计分别测量对应的参数;
同时在上述监测仪的基础上设置了颗粒物测量仪,对烟气杂质进行测量。
优选的,所述流量计位于所述并行烟道内,并实现对流经所述恒流控制阀的气体流量进行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宁煜致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宁煜致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6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