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季节蓄能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243847.3 | 申请日: | 2022-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3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哈斯毕和;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环和风(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5/00 | 分类号: | H02J15/00;H02J3/28;H02J3/38;H02S10/20;F24D18/00;F24D101/10;F24D101/20;F24D101/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秩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24 | 代理人: | 丁海涛 |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季节 蓄能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跨季节蓄能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跨季节蓄能系统包括上水库(1)、水轮机组(2)、发电机(3)、下水库(4)、离合器(5)、蓄热水箱(14)、循环水泵以及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用于太阳能发电和蓄能,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包括PV/T光伏组件(10)、压缩机(6)、冷凝器(7)、膨胀阀(8)、蒸发器(9),所述循环水泵包括第一循环水泵(15)、第二循环水泵(16)、第三循环水泵(17)和第四循环水泵(18);所述跨季节蓄能方法包括:
太阳能发电过程,其具体实现过程为: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通过光伏发电,电能经过汇流箱(11)经逆变器(12)及控制器(13)后供第一循环水泵(15)、第二循环水泵(16)、第三循环水泵(17)使用;
太阳能蓄热过程为:光伏组件(10)的冷却水被加热后,通过第三循环水泵(17)泵入蒸发器(9),通过压缩机(6)和冷凝器(7)加热来自下水库(4)中的蓄热水箱(14)中的循环水,进行跨季节蓄热;
供热过程,第四循环水泵(18)将蓄热水箱(14)中的热水输送至供热用户;
水能蓄能过程,其具体实现过程为:第一循环水泵(15)将水从下水库(4)泵送到上水库(1)实现蓄能过程;水能发电过程,上水库(1)是依托山体自然地势条件建设的,水轮机组(2)布置在山体的底部,靠近下水库(4)位置,通过重力势能的作用,上水库(1)的水将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流经水轮机组(2)进行发电;
所述太阳能蓄热过程时离合器(5)闭合,水轮机组(2)带动发电机(3)同时带动压缩机(6)工作,驱动太阳能热泵系统工作,PV/T光伏组件(10)的冷却水被加热后,通过第三循环水泵(17)泵入热泵系统蒸发器(9),通过压缩机(6)和冷凝器(7)加热来自下水库(4)中的蓄热水箱(14)中的循环水,进行跨季节蓄热;
所述太阳能蓄热过程时,第二循环水泵(16)用于所述冷凝器(7)与所述蓄热水箱(14)的水循环;
供热过程时,第四循环水泵(18)将蓄热水箱(14)中的热水输送至供热用户;
所述蓄热水箱(14)置于下水库(4)中,且蓄热水箱(14)采用保温隔热措施;
所述水能发电的电能通过升压器(20)并入电网(21)中;
所述太阳能发电和蓄热过程进行的时间为非供暖季的白天。
2.一种跨季节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水库(1)、水轮机组(2)、发电机(3)、下水库(4)、离合器(5)、光伏组件(10)、蓄热水箱(14)、循环水泵以及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包括压缩机(6)、冷凝器(7)、蒸发器(9)、光伏组件(10),所述上水库位于下水库上方;
所述上水库位于山体上部,下水库以及水轮机组位于山体下部;
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通过光伏发电,电能经过处理后供循环水泵使用;
所述循环水泵包括第一循环水泵(15)、第二循环水泵(16)、第三循环水泵(17)和第四循环水泵(18);
所述光伏组件(10)的冷却水被加热后,通过第三循环水泵(17)泵入所述蒸发器(9),通过所述压缩机(6)和冷凝器(7)加热来自所述下水库(4)中的所述蓄热水箱(14)中的循环水,进行跨季节蓄热;
第四循环水泵(18)将所述蓄热水箱(14)中的热水输送至供热用户;
第一循环水泵(15)将水从所述下水库(4)泵送到所述上水库(1)实现蓄能过程;
所述上水库(1)的水将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流经所述水轮机组(2)进行发电;
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还包括膨胀阀(8)和蒸发器(9);
所述循环水泵还包括第二循环水泵(16),所述第二循环水泵(16)用于冷凝器(7)与蓄热水箱(14)的水循环;
太阳能蓄热过程时离合器(5)闭合,水轮机组(2)带动发电机(3)同时带动压缩机(6)工作,驱动太阳能热泵系统工作;
还包括风电机组(19),其用于通过风力进行发电,通过结合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构建风光新能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环和风(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环和风(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38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海量数据的精准告警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大直径桩静载实验智能加载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