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排水翅片结合微通道新型脉动热管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1501.X | 申请日: | 202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4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峰;吴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菱库热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恒玖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91 | 代理人: | 罗柱平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结合 通道 新型 脉动 热管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排水翅片结合微通道新型脉动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微通道扁管卷料校直后折弯成蛇形,然后将翅片根据尺寸要求用收紧工装分多组收拢在台面上;S2、蛇形弯管与翅片安装完成后,部分产品中间位置放置中间隔断,点焊连接,然后在端头进行戳斜刺孔、切扁管边缘孔以及装配制冷剂回流机构,准备进炉钎焊;S3、钎焊时,分别经过脱脂、喷淋、烘干、前室升温、钎焊、清渣、后室保温、强冷、风冷;S4、钎焊完成后从制冷剂回流机构处充入高压气检测内堵;S5、接着使用手工焊接制冷剂充入口,完成后整体使用氦检检漏,检验合格后进行亲水处理;S6、最后充入制冷剂,用超声波焊接将充注口封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排水翅片结合微通道新型脉动热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脉动热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毛细管式的脉动热管,它由细长金属圆管弯曲而成,然后首尾相连,并预留充注冷媒口。冷媒在细长金属圆管内部循环,实现蒸发端吸收热量,冷凝端放出热量。但是这种细长金属圆管塑形成本较高,结构复杂,适用场合少。另一种为板式脉动热管,它是在平板上刻槽,然后再焊一层平板,这种结构刻槽成本高,且焊接时容易造成毛细口堵塞,成品率低,适用场合少。中国专利申请号:CN 102944052 A,发明名称为:板式脉动热管新风回热器,该技术中重力式热管、分离式热管要求冷凝端的安装位置高于蒸发端,在同一个机型中,制冷和制热时无法通用。除非使用专门的冷媒泵驱动,这样又增加了生产及使用成本。
空调及烘干技术在我国的运用十分广泛,在空调及烘干系统运行过程中,能耗约占空气能耗的25% - 30%,然而,随着空调及烘干系统废气量的冷热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未被利用和浪费。因此,这部分能源的使用、缓解能源需求以及促进空调行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烘干除湿、新风热回收、中央空调的预冷再热等应用利用,现有热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种可排水翅片结合微通道新型脉动热管可以自我震荡,可以克服工质的重力影响,实现热管功能:预冷、再热、热回收。其主要的难点在于制造难度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量产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排水翅片结合微通道新型脉动热管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排水翅片结合微通道新型脉动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微通道扁管卷料校直后折弯成蛇形,然后将翅片根据尺寸要求用收紧工装分多组收拢在台面上,如有中间分隔尺寸较短的使用间隔工装填充收紧,接着把折弯成蛇形的扁管插入到翅片里去,插入顺序为从中间至两边,先导入,后整体压平;
S2、蛇形弯管与翅片安装完成后,部分产品中间位置放置中间隔断,点焊连接,然后在端头进行戳斜刺孔、切扁管边缘孔以及装配制冷剂回流机构,准备进炉钎焊;
S3、钎焊时,分别经过脱脂、喷淋、烘干、前室升温、钎焊、清渣、后室保温、强冷、风冷,完成热管的整体焊接;
S4、钎焊完成后从制冷剂回流机构处充入高压气,一段时间后查看另一处制冷剂回流机构能否出气,如能出气则证明热管未出现内堵;
S5、接着使用手工焊接制冷剂充入口,完成后整体使用氦检检漏,检验合格后进行亲水处理,根据使用要求安装中间隔断或整体折弯成U型,部分需要安装相应钣金;
S6、最后充入制冷剂,用超声波焊接将充注口封死,完成换热器的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S1中微通道扁管卷料校直后折弯成蛇形,其中扁管折弯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扁管与扁管中心距的一半,对于折弯过大的圆弧使用工装整形到所需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S2中装配时焊接部位需加涂15%-40%浓度的钎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S3中脱脂的温度为280℃~320℃。
更进一步地,所述S3中钎焊的温度为595℃~6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菱库热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菱库热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1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移交互工作台数控机床
- 下一篇:一种基于房建的多方位抗震钢结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