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清洁用水溶液及含有其的洁齿剂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0707.0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1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菅野太郎;庭野吉己;中村圭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8/22 | 分类号: | A61K8/22;A61K33/40;A61L2/08;A61L2/10;A61L2/18;A61C1/00;A61C17/00;A61C17/02;A61C19/06;A61N5/06;A61P1/02;A61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唐瑞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线 紫外 可见 光线 红外线 区域 照射 清洁 水溶液 含有 洁齿剂 | ||
本发明涉及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清洁用水溶液及含有其的洁齿剂。以往存在尝试杀菌的技术是通过将过氧化氢水溶液供应到想要杀菌的患部,并通过向其照射紫外线以分解过氧化氢,产生羟基自由基来进行,但是由于紫外线不仅分解过氧化氢也分解多种物质,因此存在由于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含有的稳定剂分解等产生可致癌性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的可能性。将口腔内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清洁用水溶液用作该过氧化氢水溶液,其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1w/v%至7w/v%,过氧化氢稳定剂的浓度在该水溶液中为81ppm(mg/L)以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25786.4,申请日为2017年5月16日,发明名称为“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清洁用水溶液及含有该水溶液的洁齿剂、牙科治疗装置、牙刷、牙齿清洁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内清洁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作为进行口腔内清洁的技术。例如,公开有从牙科治疗装置的洁牙机钩针(スケーラーチップ)末端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同时照射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对牙周病菌等进行杀菌的技术。
这是企图通过用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光线区域光线照射过氧化氢以在口腔中分解过氧化氢、产生羟基自由基来对牙周病菌等进行杀菌。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21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为通过照射紫外线来分解过氧化氢产生羟基自由基来达到杀菌的目的,但是已知紫外线不仅分解过氧化氢而且分解多种物质。近紫外可见光线也是如此。还已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也通过其强氧化能力而分解多种物质。
但是,由于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一般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含有稳定剂。当含有这种稳定剂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用于牙周病等牙科治疗时,从洁牙机钩针照射的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不仅照射于过氧化氢而且照射于该稳定剂,其结果可能导致意外物质的生成。并且,如上所述,由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也可能与稳定剂反应产生意外的物质。例如,由于所含稳定剂等的分解,可能会产生致癌性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最好能够尽可能降低这种风险。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第一发明,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通过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的清洁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其中所述过氧化氢水溶液中所含的稳定剂在被认为是安全的范围内,在该水溶液中被降低至81ppm(mg/L)以下。
并且,作为第二发明,基于第一发明,发明了一种口腔内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清洁用水溶液,其中过氧化氢的浓度在2w/v%至6w/v%。
作为第三发明,基于第一、第二发明,发明了一种口腔内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清洁用水溶液,其中过氧化氢稳定剂为磷酸、非那西汀、乙酰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第四发明,基于第一至第三发明,发明了一种口腔内紫外线或/和近紫外可见光线或/和800~9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光线照射清洁用水溶液,其中仅含有相对于过氧化氢0.001w/v%以下的杂质重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克株式会社,未经卢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0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