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传感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35267.X | 申请日: | 2022-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峰;王明泽;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雅斯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包括外环体、传感器本体、气动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数据导线,且传感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传感器探头,所述外环体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板,且2个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外环体通过气动夹持机构与传感器本体相连接,且外环体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还与外环体和气动夹持机构相连接。该发明能在工作人员未携带工具时,也能进行更换,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该温度传感器固定时,较为牢靠,不会松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抗振性能,有助于温度传感器稳定的被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子元件感受温度,并将温度进行显示的装置,其一般包括温度传感器本体、温度探针和数据线,通过温度探针获取温度,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本体进行处理,之后再通过数据线将温度数据进行传输;
但是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4951851U,专利名称为一种温度传感器,其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在使用时,不便于更换,如参考专利,其需要使用工具拧动螺母,使得限位柱逐步的不再对传感器本体挤压,从而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更换,由于其需要使用到工具,所以需要工作人员携带更换工具,而若需要临时更换,则需要去找寻工具,比较麻烦;
2、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在被固定时,由于是通过限位柱的挤压固定,从而会挤压传感器本体,容易造成其内部元件损坏,不便于对温度传感器进行保护,另外此种固定方式,不够牢靠,若螺母出现松动,则会倒置限位柱不能紧紧的挤压传感器本体,进而使得传感器本体脱落。
因此,需要一种温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温度传感器不便于拆卸更换,且安装不够牢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度传感器,包括外环体、传感器本体、气动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数据导线,且传感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传感器探头,所述外环体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板,且2个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外环体通过气动夹持机构与传感器本体相连接,且外环体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还与外环体和气动夹持机构相连接,所述外环体上还连接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连接于气动夹持机构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通过下压传感器本体而带动驱动机构运行,进而带动气动夹持机构运行,以便于对传感器本体进行夹持固定,另外驱动机构运行时,能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避免驱动机构逆向运行,进而能保证传感器本体被稳定的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气动夹持机构包括弧形腔、卡环、气囊、活塞板、连通管、活塞杆和活塞腔,所述弧形腔设置于外环体的上表面,且弧形腔内无缝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下方的弧形腔内通过连通管和活塞腔相连接,且活塞腔开口端内侧无缝滑动连接有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对应的卡环,且卡环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对应的气囊,所述活塞腔固定连接于外环体的内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塞板下移,能挤压弧形腔内的气体,使得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活塞腔,之后推动活塞杆移动,以便于带动卡环移动,通过在卡环通过气囊贴在传感器本体外侧之后,还能使得气囊鼓起,增加其与传感器本体之间的挤压力,进而保证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以便于提高对传感器本体的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外环体和弧形腔均为弧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配合圆柱形的传感器本体,使得传感器本体能被稳定的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外环体的内侧等角度分布有3个活塞腔,且每个活塞腔上均连接有一个活塞杆,并且每个活塞杆上均连接有一个卡环,同时每个卡环上均设置有一个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雅斯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雅斯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52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