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天沟的防溢流过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3639.5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6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霍泽瑞;陈豪;康怀振;张曾水;张正洪;张世阳;林文彪;徐晨仪;向加;张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64 | 分类号: | E04D13/0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天沟 溢流 过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沟的防溢流过渡装置,采用三段式内附板,在安装于天沟的落水端后,在恶劣天气下天沟的室外流体(雨水)排放时通过对雨水依次进行乱流减速、水流控制消能、水流扩散的物理手段处理,大幅降低雨水内能量,在减少溢流现象出现保证水流平稳进入落水斗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空蚀空化的情况发生,延长了落水系统材料使用寿命,最大幅度降低溢流及空化空蚀现象对房屋雨水落水系统造成的影响,为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良性运行提供了保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屋面天沟中的室外水体直接汇入落水斗中,容易造成落水斗和落水管的固定锚栓松动,且室外水体产生的空化空蚀现象降低了落水管和落水斗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天沟的防溢流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数量逐年增多。恶劣气候下房屋雨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溢流(Overflow)作为房屋雨水系统常见现象往往容易忽视。
目前市面上针对天沟排水防溢流几乎不设置任何防护措施。而在天沟中的流体的动势能未经提前转化造成散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落水管与落水斗的固定锚栓松动,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室外水体产生的空化空蚀现象对天沟及落水斗、落水管的寿命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天沟的防溢流过渡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屋面天沟中的室外水体直接汇入落水斗中,容易造成落水斗和落水管的固定锚栓松动,且室外水体产生的空化空蚀现象降低了落水管和落水斗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天沟的防溢流过渡装置,包括:
内附板,铺设于天沟的沟底,所述内附板的相对两侧上翻形成有贴合于所述天沟的侧壁的护壁翼缘,两护壁翼缘的中段对向形成有缩径板,所述缩径板具有在所述天沟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缩径板的厚度自所述缩径板的中部向所述缩径板的相对两端逐渐变小;
沿所述天沟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排减速凸起,每排减速凸起包括形成于所述内附板的迎水前段上的多个单元块,相邻的两所述单元块之间形成泄流间隙,相邻两排减速凸起的泄流间隙交错设置;
消能顶坎,所述消能顶坎形成于所述内附板的中间段,所述消能顶坎的两侧连接于两所述缩径板的中部之间,所述消能顶坎的厚度大于所述单元块的厚度;
沿所述天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道齿坎,所述齿坎形成于所述内附板的背水后段上,所述齿坎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消能顶坎的靠近所述齿坎的一侧的厚度,两道所述齿坎对向延伸形成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远离所述齿坎的一侧形成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齿坎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块的远离所述消能顶坎的前侧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块的厚度自所述单元块的前侧向所述单元块的后侧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消能顶坎的厚度自所述消能顶坎的靠近所述减速凸起的一端向所述消能顶坎的远离所述减速凸起的另一端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消能顶坎的顶面为曲面,所述曲面呈S形。
进一步的,所述消能感顶坎的顶面的最高点处的厚度为所述天沟的深度的
进一步的,所述消能顶坎的长度为所述天沟的深度的2.5~10倍。
进一步的,所述消能顶坎的端面呈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3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