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片、锂离子电池及极片的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30258.1 | 申请日: | 2022-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2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宫成;王遵;边旭东;刘鑫;周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93;H01M4/04;H01M10/0525;B05D7/24;G01N9/26;G01N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李彦红 |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
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活性物质层和集流体,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面密度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面密度之比在1:5到5:1到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整体面密度在20g/m2-200g/m2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石墨、第一导电剂和第一粘接剂,
和/或
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石墨、第二导电剂和第二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的粒径在5um-40um的范围内,
和/或,
所述第二石墨的粒径在5um-40u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剂和第二导电剂分别为炭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第一导电剂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含量范围在0.3~3%,
和/或,
所述第二导电剂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的含量范围在0.3~3%。
6.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剂和/或第二粘接剂分别为聚偏氟乙烯、强基纤维素钠、羟基纤维素锂、丁苯橡胶、聚丙烯酸、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单聚物或共聚物,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第一粘接剂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含量范围在0.3~3%,
和/或,
所述第二粘接剂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的含量范围在0.3~3%。
7.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与所述第一石墨的厚度比在2~6的范围内;
和/或,所述第二活性物质与所述第二石墨的厚度比在2~6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在1.45g/m3-1.83g/m3的范围内,
和/或,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在1.6g/m3-1.9g/m3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在30%-55%的范围内,
和/或,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在20%-50%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面密度在0.001g/cm2-0.007g/cm2的范围内;
和/或,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面密度在0.001g/cm2-0.007g/cm2的范围内。
1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为卷绕式结构或叠片式结构。
13.一种极片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涂布过程中浆料的压力、流速和流速分布;
基于所述压力、所述流速和所述流速分布计算所述浆料的当前面密度;
根据所述当前面密度和预设面密度之间的差值调节所述涂布过程中的涂布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02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曲面电动塞拉门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调校遮光双移门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