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6329.0 | 申请日: | 202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0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娟;张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32;B32B27/02;B32B27/36;B32B27/34;B32B27/40;B32B27/28;B32B27/08;B32B27/12;B32B9/02;B32B9/04;B32B33/00;C02F1/14;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织物 海水 淡化 取水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特征在于:采用食品级防水布与疏水性多孔膜片拼接缝制成集水内袋作为容器内层袋用于收集淡水,缝线处用食品级防水剂粘合防漏;将疏水性多孔膜片所在位置朝上进行位置摆放;采用强吸水性织物与内层袋嵌套缝制作为强亲水外层袋,形成内外两层组装的取水包本体;在外层袋上方且在疏水性多孔膜片的区域上方,设置与疏水性多孔膜片形状和大小相近或相同的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紧密贴合在外层袋上;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的上表面涂覆透明的防水密封层;在被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覆盖之外的其他区域安装饮水附件,将取水包内腔与外部相通,形成淡水排出口;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可折叠调节尺寸和形状,进行放置或运输携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特征在于:取水包使用时,可直接平铺在海水水面,使有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的一面朝上;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将吸收的太阳光转化为热能;强亲水外层将海水输送至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下方,在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下方的强亲水外层袋区域内,被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所转换的热能加热生成水蒸气;所生成的水蒸气透过内层袋的疏水性多孔膜片进入取水包内袋,进行收集;内层袋的防水布和强吸水性织物的结合层通过强吸水性织物与海水接触,形成散射层结构,对水蒸气有冷凝作用,而使取水包内腔中获得淡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品级防水布采用能够盛装淡水的高分子基无纺布或膜材料,采用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脂、有机硅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水性多孔膜片为高分子及基疏水改性的微滤膜或超滤膜,采用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聚醚砜、聚砜、聚苯乙烯、聚醚醚酮、聚芳砜、聚芳砜、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尼龙、聚丙烯腈和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疏水性多孔膜片的孔径为1nm-10μm,孔隙率在10-90%;或者,对疏水性多孔膜片的疏水化改性方法采用涂敷、接枝、共混、交联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吸水性织物为亲水的棉织物、麻织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织物,以及各种亲水化改性的合成纤维织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强吸水性织物采用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对强吸水性织物的亲水化改性方法采用涂敷、接枝、共混、交联、等离子活化、化学氧化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防水密封涂层为透光的疏水性高分子材料,采用聚丙烯酸酯类、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有机硅氧烷类、聚氨酯、聚偏氟乙烯、特氟龙、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织物型海水淡化取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热协同吸附织物层为高分子基材与光热功能材料复合而成的织物材料;其中,高分子基材采用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聚烯烃、聚氨酯、棉布、麻布、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偏氟乙烯、聚醚砜、聚砜、聚苯乙烯、聚醚醚酮、聚芳砜、聚芳砜、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光热功能材料为碳基材料、金属基材料、半导体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碳基光热材料采用石墨粉、生物炭、活性炭、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纳米碳管、富勒烯、碳纳米点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基光热材料采用金、银、铜、钯、铂中的一种或多种;半导体光热材料采用硫化铜、硫化钼、二氧化钛、氧化钨、硫化钨、硫化铁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高分子基光热材料采用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亚苯基、聚苯乙炔、多巴胺-黑色素和有机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复合的方法采用接枝、原位生长、共混、涂敷、交联中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63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瓶内窥冲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黄狗皮仿染紫貂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