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极耳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0297.3 | 申请日: | 202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2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段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H01M50/503;H01M50/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43005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极耳 电池 | ||
一种全极耳电池,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该全极耳电池包括:电池壳壳体,于电池壳壳体内设置有电芯,电芯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于电池壳壳体上还设置有极柱,极柱位于电池壳壳体内部的部分设置有滑轨组件;极柱与电池壳壳体之间为密封式卡装配合,滑轨组件与连接片滑动式卡装配合。本发明采用滑轨设计,连接片与极柱之间采用卡装方式配合,无需再进行焊接连接,从而减少了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焊接步骤次数,本发明的结构改进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电池包括有多个焊接工序而出现的生产能耗高、电池焊接失败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全极耳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方形电池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合浆,涂布,辊压,制片,制芯,组装,注液,化成和分容。其中,在制片过程中需要对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极耳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激光切或者模切。制芯有卷绕和叠片两种方式。在组装工序中,首先需要将正极极片的极耳和铝制的连接片进行焊接,负极极片的极耳和铜制的连接片进行焊接,之后将连接片和顶盖上的极柱进行焊接,最后再将顶盖和电池壳进行焊接。在上述的组装工序中,至少包括了三个焊接操作工序,这种多步焊接的方式将电芯的制造过程复杂化,增加了生产能耗,由于焊接工序增加,焊接失败的几率也成倍增加,而焊接失败的电池不可修复,增加了电池的生产成本。
在专利号为CN 110518174 A的中国专利中,其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该专利技术方案为:使用多个极芯组件串联形成极芯组,至少两个相邻的极芯组件之间设置隔板。在该专利中,将多个单体电池做成一个电池,其技术方案改进虽然减少了结构件的冗余,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由于电池采用长度方向两端出极耳,造成电池在充电时的路径过长的问题,充放电的电流过大容易造成局部过热,严重时会发生自燃情况。另外,在上述专利中也并没有给出减少焊接步骤的技术启示。
在专利号为CN 114512747 A的中国专利中,其公开了一种全极耳电池,该专利技术方案为:每个电芯的两侧保留极耳,在顶盖的两端往下延伸两个引脚,将极耳焊接到引脚上。该专利虽然保留了全极耳,但是在充放电时电流全部集中在引脚,没有实现分流,并且靠近顶盖的电芯接触的电流最大,仍然存在电池热失控的风险。另外,在该专利中电池的尺寸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即:当电芯在纵向(引脚方向)延长时,引脚和极耳的焊接很难保持一致性,并且在充放电过程的热效应更加明显;在横向上延长时,顶盖的焊接距离比较长,容易导致焊接失败,增加上产成本,由于增加的引脚设计增加了电池的单体重量,必然会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在上述专利中,其也采用了多个焊接步骤,仍存在电芯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能耗高、焊接失败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电池结构,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电池包括有多个焊接工序而出现的生产能耗高、电池焊接失败率高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极耳电池,在本发明中,该全极耳电池包括电池壳壳体,于所述电池壳壳体内设置有电芯,电芯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于所述电池壳壳体上还设置有极柱,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池壳壳体内部的部分设置有滑轨组件;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池壳壳体之间为密封式卡装配合,所述滑轨组件与所述连接片滑动式卡装配合。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全极耳电池中,所述滑轨组件包括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间隔设置并形成有滑动卡槽,所述连接片滑动卡装于所述滑动卡槽中。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全极耳电池中,所述滑轨为长条形矩形滑轨结构;或,所述滑轨为长条形倒置三角形滑轨结构;或,所述滑轨为长条形弧形板结构。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全极耳电池中,所述滑轨组件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滑轨组件平行设置,全部的所述滑轨组件沿垂直于滑轨长度的方向上排列设置。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全极耳电池中,所述滑轨包括有滑轨单元,构成同一条所述滑轨的滑轨单元沿直线排列且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0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