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20256.4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7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金迪;胡旭波;翁格平;方建迪;江昊;操瑞发;任娇蓉;毛倩倩;孙晨航;王元凯;曾琴;胡锡;钟良亮;杨志义;戴晓红;邵栋栋;谢宇哲;马国平;黄芳;雷俊;赵纪宗;乌宏敏;仇钧;杨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F30/23;G06F30/28;G06F111/04;G06F111/10;G06F113/14;G06F113/08;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戴棋钦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碳素 计算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计算模型的步骤;
基于构建的所述能量流计算模型,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以及
利用所述能量流计算模型,进行基于比例分担原则的结合潮流追踪法的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的步骤,其中,所述碳素流计算模型用于利用式(104)计算在多能源系统中,当来自不同分支的能量注入一个节点处的碳排放强度,
其中,表示节点n的流入分支集合,表示流入节点n的分支子集,Ei表示流入分支i的能量流,Es表示流入分支s的能量流,Ej表示流出分支j的能量流,Ej,i表示第i个流入分支的第j个流出分支的能量流份额,表示节点n的碳排放强度,表示流入分支i的碳排放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计算模型的步骤,还包括:
基于统一能路理论构建天然气子系统能量流模型的步骤;以及
基于统一能路理论构建热、冷子系统能量流模型的步骤,
所述基于统一能路理论构建天然气子系统能量流模型的步骤按照式(1)进行构建,
其中,为天然气网络的广义节点导纳矩阵,pm为每条支路首端气压,为广义节点注入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统一能路理论构建热、冷子系统能量流模型的步骤,还包括:
构建水路网络模型的步骤;以及
构建热路网络方程的步骤,
所述构建水路网络模型的步骤按照式(2)进行构建,
其中,为水路网络的广义节点导纳矩阵,pm为各个节点的水压值组成的列向量,为广义节点注入向量,
所述构建热路网络方程的步骤按照式(3)进行构建,
其中,为热路网络的广义节点导纳矩阵,Tm为各节点加权注入温度构成的列向量,为广义节点注入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包括:
构建冷、热和天然气管网碳素流模型的步骤;以及
能源转换过程中构建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冷、热和天然气管网碳素流模型的步骤,还包括:
构建供热、冷管网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以及
构建天然气管网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转换过程中构建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还包括:
构建能量转换设备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以及
构建能源枢纽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冷、热、气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能量转换设备碳素流计算模型的步骤,包括:
建立单输入单输出转换器、单输入多输出转换器的碳排放模型的步骤,
所述单输入单输出转换器的端口碳排放强度用式(4)表示,
其中,和表示转换设备i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端口碳排放强度,和分别表示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ηI为转换效率,
所述单输入多输出转换器的端口碳排放强度用式(5)、(6)表示,
其中,和分别是输入端口、电力输出端口和热量输出端口的端口碳排放强度,ηW和ηQ分别表示相应的电和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02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