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宝珈枪吻海龙特征多肽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9132.4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8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尹雪;焦阳;林永强;郭东晓;林林;薛菲;穆向荣;刘洪超;臧远芳;孙沛霖;栾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宝珈枪吻 海龙 特征 多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宝珈枪吻海龙特征多肽及其应用和鉴别宝珈枪吻海龙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宝珈枪吻海龙独有的特征多肽,所述特征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特征多肽针对宝珈枪吻海龙具有优异的专属性和稳定性,特异性强,可用于宝珈枪吻海龙的鉴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宝珈枪吻海龙特征多肽及其应用和鉴别宝珈枪吻海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龙是我国重要的动物药材,具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用药历史悠久,基原众多。中国药典中规定海龙药用基源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Solenognathus hardwickii(Gray)、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或尖海龙Syngnathusa cusLinnaeus的干燥体。
海龙作为补益类药材,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由于目前海龙未能有效的实现人工养殖,海龙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多有以其他品种混淆或以次充好。目前,中国药典中未收录的不同来源的海龙销售比例逐年增大,导致海龙药材市场流通混乱。宝珈枪吻海龙是市场上常见的混为品种之一,作为个体完成的海龙药材,宝珈枪吻海龙有较为明显的性状辨别特征,一旦进行打粉处理或加工成提取物,则性状特征消失从而无法辨别。
目前海龙的种类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定法、HPLC指纹图谱法和分子生物学法。性状鉴定法一般要求海龙个体完整,且需要鉴定者具有丰富的经验,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HPLC指纹图谱法专属性较低;分子生物学法具有高专属性,但受限于样品中遗传物质保存的完好程度,对于海龙药酒、炮制品、提取物、虫蛀霉变以及多个个体混杂的样品,因提取DNA困难而无法顺利实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方法和标准中使用特征肽段对天然药物进行鉴别或定量研究。各物种中所含的蛋白质存在个别位点氨基酸的差别,可用适当的蛋白酶将差异位点截取出来,作为具有标识意义的多肽段,即特征肽段。特征肽段的检测一般使用质谱手段,无需考虑蛋白质活性,制备方法简单且肽段性质较为稳定。现有的海龙鉴定的方法限制因素较多,无法在海龙粉末、海龙药酒、炮制品、提取物等衍生制品中进行应用,海龙蛋白中的特征肽段,有潜力作为海龙物种鉴定的指标成分。目前,各数据库中均未收载宝珈枪吻海龙相关蛋白序列信息,无法通过蛋白序列比对获得差异肽段,因此尚未有宝珈枪吻海龙特征多肽的相关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宝珈枪吻海龙特征多肽及其应用和鉴别宝珈枪吻海龙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特征多肽针对宝珈枪吻海龙具有优异的专属性和稳定性,特异性强,可用于海龙药材种属鉴别,具体为宝珈枪吻海龙的鉴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宝珈枪吻海龙特征多肽,所述特征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特征多肽在鉴别宝珈枪吻海龙中的应用。
优选的是,所述鉴别使用质谱法进行,检测离子对包括:SEQ ID NO.1质荷比为m/z728.5→570.3的定量离子,质荷比为m/z 728.5→1116.6的定性离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宝珈枪吻海龙的鉴别方法,采用SEQ ID NO.1所示的特征多肽作为对照品。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特征多肽鉴别宝珈枪吻海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预处理的海龙提取液或预处理的海龙粉提取液分别与胰蛋白酶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与碳酸氢铵水溶液混合,酶解后过滤,取滤液,得到供试品溶液;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宝珈枪吻海龙特征肽为对照品,加水溶解,得到对照品溶液;
(3)检测分析: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法进行检测分析;
所述步骤(1)或(2)之间没有时间先后顺序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9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