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极端火灾下隧道全断面的充气封堵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0316.4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蒋亚强;张泽江;刘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F17/107 | 分类号: | E21F17/107;E21F17/12;E21F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朱杰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极端 火灾 隧道 断面 充气 封堵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极端火灾下隧道全断面的充气封堵结构,包括充气后在隧道断面沿着隧道结构边界布置的充气主体结构,连接于充气主体结构下方的柔性封堵卷帘,连接于柔性封堵卷帘底部的蓄水气垫,连接于充气主体结构上的水管,以及连接于水管上用于对充气主体结构及柔性封堵卷帘进行喷水降温的喷头。本发明的充气封堵结构用于布置在隧道内,火灾发生时,对于常规灭火设施或装备无法有效对火源进行抑制的情况下,可实现将火源与外界隔绝,即利用布置在火源两侧的充气封堵结构实现对隧道内的火灾窒息式灭火,对于隧道全断面封堵工程量大的情形下,采用本方案具有实施速度快、封堵效果好、所需人力少等显著优势,可作为部分重大隧道工程的常备灭火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极端火灾下隧道全断面的充气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的长大交通隧道数量众多,且很多长大交通隧道远离城市,发生火灾时有可能无法及时处置,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有可能对隧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产生严重后果。
部分公路或铁路隧道中,配备有灭火器和自动灭火系统,但也有一些建成时间较久的长大隧道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即便设置有自动灭火设施,仍然存在灭火系统无法覆盖的死角部位,在火灾荷载较高的情况下仅能起到控火作用,无法有效灭火。
目前已有采用沙袋堆砌进行隧道封堵的案例,但对于大断面隧道(如:7m高,10m宽),耗时费力,封堵效率低,且在高温浓烟条件下人员持续操作难度极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极端火灾下隧道全断面的充气封堵结构,主要解决现有大断面隧道发生火灾时封堵效率低、耗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极端火灾下隧道全断面的充气封堵结构,包括充气后在隧道断面沿着隧道结构边界布置的充气主体结构,连接于充气主体结构下方的柔性封堵卷帘,连接于柔性封堵卷帘底部相对柔性封堵卷帘对称设置且内部连通的蓄水气垫,连接于充气主体结构上从左右两端延伸至隧道两侧底部的水管,以及连接于水管上用于对充气主体结构及柔性封堵卷帘进行喷水降温的喷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柔性封堵卷帘与隧道断面的形状适配。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在充气主体结构未充气时,所述柔性封堵卷帘从下至上卷起收纳并捆负与充气主体结构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充气主体结构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充气主体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耐高温隔热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受火一侧的所述蓄水气垫的底面高度高于背火一侧的所述蓄水气垫的底面高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柔性封堵卷帘与受火一侧的所述蓄水气垫的底面等高处设置有溢水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充气主体结构、蓄水气垫和柔性封堵卷帘均采用不透气的耐高温柔性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充气封堵结构用于布置在隧道内,对于火灾发生时常规灭火设施或装备无法有效对火源进行抑制的情况,可实现将火源与外界隔绝,即利用布置在火源两侧的充气封堵结构实现对隧道内的火灾窒息式灭火,对于隧道全断面封堵工程量大的情形,采用本方案具有实施速度快、封堵效果好、所需人力少等显著优势,可作为部分重大隧道工程的常备灭火设施。
(2)本发明的充气封堵结构未使用时,系统体积小,便于收纳及移动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03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