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炮车臭气拦截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9408.0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3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管晨平;徐飚;赵玉明;沈卫民;刘小松;梵名峰;薛德华;李翔;李涛;李建新;郑连传;盛玉甫;渠涛涛;张良;姚卫康;顾玉祥;汪如军;秦振华;黄宏;黄东升;赵伊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仙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屠语桑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潘园公***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炮车 臭气 拦截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臭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雾炮车臭气拦截系统,包括用于实施该屏障法的雾炮机构和用于装载雾炮机构的车体,车体上设置有用于向雾炮机构提供用于拦截臭气的雾气的高压喷雾泵,雾炮机构包括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均使特定气体形成气流,第二送风部输出气流的流速大于第一送风部输出气流的流速;高压喷雾泵产生的雾气在第一送风部与第二送风部之间产生流速差下形成旋转的雾气气流并被向目标位置输送;本方案的设置大大增加了雾气的输送距离并且对臭气的拦截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臭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雾炮车臭气拦截系统。
背景技术
雾炮车喷射的水雾颗粒极为细小,达到微米级,在雾霾天气可以进行液雾降尘、分解淡化空气中的颗粒浓度、能有效分解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尘埃等,有效缓解雾霾。将漂浮在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迅速逼降地面,达到清洁净化空气的效果。尤其是在一些垃圾焚烧厂的周围,通常会设置多辆雾炮车,多辆雾炮车工作以形成屏障对垃圾焚烧厂燃烧产生的臭气进行拦截,防止臭气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现有雾炮车的雾炮筒的结构大多数是高压风机在雾炮筒的中部,然后在高压风机的外侧周向设置有用于产生对臭气进行拦截的雾气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产生的雾气在中心位置处高压风机产生的气流的带动下向臭气的方向输送,然而从中心位置对雾气输送高压气流容易导致雾气在输送的过程中很快就发生分散,从而导致输送的距离较短,同时雾气中部由于高压气流的吹动容易形成一片雾气浓度较低的区域,从而影响雾炮车对臭气的拦截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雾炮车臭气拦截系统,其具有雾气输送的距离较远且能够实现对臭气拦截更加精确使得拦截效果更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雾炮车臭气拦截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端、数据处理端、数据比对端、响应数据库以及用于对臭气进行拦截的雾炮车,所述第一雾炮车包括用于拦截臭气的雾炮机构和用于向所述雾炮机构提供用于拦截臭气的雾气的高压喷雾泵,所述信息采集端设置在焚烧厂周围,所述信息采集端用于采集焚烧厂周围的风速、风向、气压以及臭气浓度并生成臭气测量信息;所述数据处理端对所述信息采集端采集的臭气测量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后传输给所述数据比对端,所述响应数据库中设置有用于决定所述第一雾炮车对臭气拦截方式的预设的臭气拦截策略,所述数据比对端根据所述臭气测量信息从所述响应数据库中调用对应的臭气拦截策略,所述数据比对端对所述数据处理端传输的数据进行调用所述第一雾炮车所采用的预设的臭气拦截策略,并发送给雾炮车,所述第一雾炮车按预设的臭气拦截策略工作;
所述雾炮机构以使所述高压喷雾泵产生的雾气形成转动的气流并向目标方向输送,所述转动气流具有向转动中心的运动分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信息采集端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第一臭气浓度传感器,所述预设的臭气拦截策略包括第一策略、第二策略和第三策略,所述响应数据库包括设置有若干第一策略的第一数据库、设置有若干第二策略的第二数据库以及设置有若干第三策略的第三数据库,所述第一策略用于决定雾炮车对臭气的拦截路径,所述第二策略用于决定所述雾炮机构的角度,所述第三策略用于决定所述雾炮机构喷洒雾气的量及间隔时间;所述第一雾炮车按照所述第一策略、所述第二策略及所述第三策略对臭气进行拦截。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雾炮机构包括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所述第一送风部和所述第二送风部均使特定气体形成气流,所述第二送风部输出气流的流速大于所述第一送风部输出气流的流速;所述高压喷雾泵产生的雾气在所述第一送风部与第二送风部之间产生流速差下形成向雾气中心转动的雾气气流并被向目标位置输送,所述雾炮机构包括炮筒,所述炮筒内腔中同轴设置有支撑套筒,所述第一送风部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套筒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套筒通过若干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炮筒内腔的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风部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部的外侧且沿所述第一送风部的周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仙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仙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9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热元件集合式吸热换热装置
- 下一篇:背光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