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耐霉菌腐蚀性的沥青胶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9010.7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8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海;缪线生;孙浩;王聪迪;吴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K3/32;C08K5/098;C08K3/26;C08K3/22;C08K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曹永豪 |
地址: | 2152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霉菌 腐蚀性 沥青 胶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耐霉菌腐蚀性的沥青胶料及制备方法,改善耐霉菌腐蚀性的沥青包括沥青、铜类化合物、有机铜盐和多聚磷酸。制备方法是,将沥青升温,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得到具有防霉性能的沥青胶料;将制得的沥青胶料用于防水卷材的生产。本发明使用铜类化合物来替代有机防霉剂,并通过多聚磷酸来抵消铜类化合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广谱防霉抗菌的优点,且相比于有机防霉剂,本发明的防霉性能长期有效,不产生抗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沥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耐霉菌腐蚀性的沥青胶料及制备方法,也涉及该沥青胶料的应用。
背景技术
改性沥青胶料可以用于生产防水卷材,由于防水卷材的使用场景一般是潮湿环境,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往往会滋生霉菌,而霉菌的存在及繁殖会大大降低防水卷材的性能及稳定性,因此现有的防水卷材会加入防霉剂,加入方式一般是在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加入,防霉剂与改性沥青胶料混合,长期发挥防霉效果。
防霉剂确实能提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防霉性能,根据改性沥青的性质,目前一般使用有机防霉剂(如联苯、邻苯基苯酚、2-吡啶硫醇-1-氧化锌等)作为防霉添加剂,有机防霉剂具有广谱防霉、作用快的优点,抑菌防霉效果好,但是防霉持续效果较短,而且有机防霉剂还带有毒性,有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长期使用有机防霉剂也有可能会导致霉菌产生抗药性,防水卷材的防霉性能下降,如果要保持防霉性能,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有机防霉剂,对于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提高,霉菌的抗药性进一步提高,产生恶性循环。另外,有机防霉剂成本高昂,也限制防水卷材防霉性能提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改善沥青胶料防霉性能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耐霉菌腐蚀性的沥青胶料,使用铜类化合物来替代有机防霉剂,并通过多聚磷酸来抵消铜类化合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广谱防霉抗菌的优点,且相比于有机防霉剂,本发明的防霉性能长期有效,不产生抗药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耐霉菌腐蚀性的沥青胶料,包括沥青、无机的铜类化合物、有机铜盐和多聚磷酸,其中,所述铜类化合物是含铜离子的碱性无机防霉剂,所述有机铜盐是指含12-20个碳的长碳链的含铜烷酸盐。
本发明采用铜类化合物来代替有机防霉剂,具有成本低污染小的优点,铜类化合物具有广谱防霉抗菌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霉菌产生抗药性。
在本发明中,铜类化合物添加到沥青中,在铜离子的催化活化作用下,沥青中的双键或三键等不饱和官能团会发生氧化反应,会改变沥青的性能,比如使沥青的针入度增大,软化点降低,本发明添加多聚磷酸来抵消铜类化合物对沥青的负面影响,多聚磷酸会与沥青中沥青质胶团的某些组分发生酯化反应,将沥青质胶团解开,改变了沥青质在沥青中的分布状态,增加沥青质的数量,沥青内部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改性沥青性能的改变,在添加多聚磷酸的情况下,沥青胶料的软化点升高,针入度降低,与铜类化合物对于改沥青性能的影响相反,同时加入铜类化合物和多聚磷酸可以相互抵消彼此对沥青的影响。更进一步地,多聚磷酸可以调节pH值,具有促进铜离子释放以提高防霉效果的作用。
12-20个碳的有机铜盐具有长碳链,与沥青混合,在防水卷材长期使用中,会出现表面温度和内层温度的差异,内层温度会比表面温度稍低,而低温区的吸附位能比高温区差,有机铜盐有迁移至表面的趋势,使胶料表面同时存在有机铜盐和铜类化合物,两者中的铜离子可以长期稳定释放,达到长期防霉的效果。
优选的,按质量份数计算,以100份沥青为基准,包括8~12份铜类化合物、4~8份有机铜盐和2~4份多聚磷酸。
优选的,所述有机铜盐与所述铜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2)。
优选的,所述多聚磷酸、所述有机铜盐和所述铜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5~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9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