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耦合电路、驱动IC、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8890.6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7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唐永生;黄立;申石林;刘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孔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电路 驱动 ic 显示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去耦合电路、驱动IC、显示设备,包括预充电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所述预充电模块的输出端和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通道输出端;在一个显示单元内,当PWM大于0时,所述预充电模块的工作状态依次为预充电V1、预充电关闭、预充电V2,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在所述预充电关闭所对应的区域内基于PWM开启使灯珠点亮,此时通道输出端电压为V3;当PWM等于0时,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关闭,所述预充电模块的输出状态依次为预充电V4、预充电V5、预充电V6;其中,(V1‑V3)‑(V4‑V5)=K1,(V2‑V3)‑(V6‑V5)=K2,K1和K2为常数,本申请能提高显示屏的去耦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耦合电路、驱动IC、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一般是m行*n列的灯珠所组成,分别由行驱动IC和列驱动IC进行显示驱动,由于行线和列线上的寄生电容,使得LED显示过程中产生耦合现象,除此之外寄生电容还会使得LED显示屏出现上鬼影、下鬼影等现象。LED显示屏的耦合现象主要受PCB上各种寄生参数、板端布线、灯珠参数等影响,耦合现象只能减轻而不能彻底消除。其产生的原理如图1所示,D11和D12为共阳极连接的同一行两颗灯珠,并且在PCB的位置上是相邻的两颗LED,在D11和D12的阴极之间存在一个较小的寄生电容Cm,当扫描到第一行时Sr1a导通,假设此时设定D11关闭,灰度为0,则Sc1a打开,假设此时设定D12导通灰度较大,Sc2a导通,由于此时D11的阴极是处于不受控的悬浮状态,既不导通,也不在消除鬼影状态,D12从消除鬼影状态切换到导通时刻其阴极电压从较高电压跳转到导通状态的较低电压,如图1右侧波形所示,由于电容Cm的存在,该信号会耦合至D11的阴极,导致D11的阴极电压有一个负跳变,D11微微导通,如左侧波形所示。由于是高灰度LED耦合至低灰度或0灰度的相邻LED,通常也称为高低灰耦合。除了高低灰耦合想象,还有跨板耦合现象,跨板耦合是指在拼接屏的边界处亮度分界很明显的竖线,这种现象称为跨板耦合现象。跨板耦合产生的实质是由于后级灰度不断对前级有耦合作用,将前级的钳位电压不断抬高,这种耦合作用越是到后级灰度耦合的越轻微,越是前级灰度耦合的越严重,这样就会造成亮度较低的部分变的更低,所以在行管断开处和模组物理拼接处就会看到明显的亮度分界线。
为了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传统的方式是在显示前通过预充电电路给灯珠一个消影电压,通过消影电压把灯珠显示前钳位到同一电压,这个过程产生的电压跳变将寄生电容的电荷释放掉,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寄生电容产生的上鬼影、下鬼影现象,但是对显示屏的耦合现象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去耦合电路、驱动IC、显示设备,不仅能消除LED显示屏的上鬼影、下鬼影现象,还能极大的降低显示屏的耦合现象。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去耦合电路,包括预充电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所述预充电模块的输出端和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作为通道输出端;
在一个显示单元内,当PWM大于0时,所述预充电模块的工作状态依次为预充电V1、预充电关闭、预充电V2,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在所述预充电关闭所对应的区域内基于PWM开启使灯珠点亮,此时通道输出端电压为V3;
在一个显示单元内,当PWM等于0时,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关闭,所述预充电模块的输出状态依次为预充电V4、预充电V5、预充电V6;
其中,(V1-V3)-(V4-V5)=K1,(V2-V3)-(V6-V5)=K2,K1和K2为常数。
本申请中,通过调节预充电V1、V2、V4、V5、V6的电位,使得去耦合电路对灯珠显示的PWM大于0和PWM等于0的情况下,去耦合能力相同,可实现最佳的去耦合效果,同时通过预充电V1、V2、V4、V6也能消除下鬼影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8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