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5403.0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1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东;韦锡宏;范进杰;韦楚熊;韦廷丰;韦树权;韦泽权;韦植桐;陈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纳晶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4G19/00;H01R13/502;H02J7/00;H01R13/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何耀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穿戴 触点 充电 结构 | ||
1.一种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包括智能手表(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设置有充电座(15),所述充电座(15)的外侧连接有充电线(17),所述充电座(15)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头(151),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设置有充电机构(2),所述充电机构(2)的侧面设置有充电触点(21),所述智能手表(1)的内侧安装有降温板(23),所述智能手表(1)的内侧设置有主控板(18),所述主控板(18)设置在降温板(23)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安装有后盖(22),所述充电机构(2)安装在后盖(22)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1)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19);
所述降温板(23)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辐条(25),所述降温板(23)的侧面均匀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6),所述散热辐条(25)和散热孔(26)之间交错分布,所述降温板(23)的背面设置有导热环(27),所述导热环(27)贯穿于后盖(22)的侧面,所述智能手表(1)的内侧安装有微型循环泵(28),所述微型循环泵(28)的顶部分布有多个循环管(29);
所述智能手表(1)的背面安装有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的一侧安装有主柔性垫(31),所述防护机构(3)的一侧分布有多个辅柔性垫(32),所述辅柔性垫(32)分布于主柔性垫(31)的外侧一周,所述防护机构(3)和辅柔性垫(32)之间连接有多个柔性弹簧(33),所述防护机构(3)的另一侧安装有三个卡装扣(34),所述智能手表(1)背面开设有卡装槽(35),所述卡装扣(34)连接于卡装槽(35)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板(23)的外侧套设有内装环(24),所述内装环(24)安装在智能手表(1)的内侧,所述卡装槽(35)贯穿于内装环(24)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圈(36),所述密封圈(36)贴合于智能手表(1)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装环(24)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环(37),所述密封环(37)设置于智能手表(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智能手表(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座(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座(12)的内侧均连接有表带(13),单个所述表带(1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环(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1)的侧面安装有按钮(16),所述按钮(16)的内侧贯穿于智能手表(1)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18)的侧面安装有多个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均设置在智能手表(1)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13)的表面均贯穿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固定环(14)内侧设置有插针连接在单个插孔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双触点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13)的外侧设置有套环,所述表带(13)与连接座(12)之间设置有快拆式棒型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纳晶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纳晶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54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