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储充一体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03484.0 | 申请日: | 202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8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尹国栋;沈国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铂科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12 | 分类号: | H02J1/12;H02J1/00;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杨敏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储充 一体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储充一体装置及系统,包括一体化机柜,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外接电力端口处电流处于第一电流范围内,以及控制第二和第三外接电力端口电压处于第一和第二电压范围内;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光伏电池组串运行在最大功率追踪点,以及控制第二和第三外接电力端口电压处于第三和第四电压范围内;第三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外接电力端口处电流跟踪电压运行,以及控制第二和第三外接电力端口的电压处于第五和第六电压范围内;第四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变换器模块按照恒定频率、幅值模式运行,使第一外接电力端口输出恒定交流电压,以及控制第二和第三外接电力端口的电压分别处于第七和第八电压范围内。本发明降低了系统设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储直流微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储充一体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直流微网的光储充系统日益成为新能源发展关注的热点。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光储直流建筑配电系统的方框图。在该光储直流建筑配电系统中,采用多个电力变换器将多种电源和负载连接到直流母线:如交流供电电网、发电机等AC电源通过AC-DC变换器连接直流母线,电池充电桩、光伏阵列和部分大功率直流负载通过DC-DC变换器连接直流母线,逆变电源和并网逆变器使用DC-AC变换器连接直流母线,而电池充放电能量管理则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直流母线。由于这些变换器在电路和控制策略上各不相同,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光储直流建筑配电系统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特定功能类型的独立功率变换器产品。这些独立功率变换器产品还需要根据实际客户需求做定制化系统设计,同时在施工现场要使用专业复杂的电气连接保护元件,以及协调多个控制器,因此选用多种不同特定功能类型的独立功率变换器产品以应对不同使用场景的方式造成系统设备成本过高,不利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储充一体装置,用于有效降低了光储充一体系统设备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储充一体装置,包括一体化机柜,所述一体化机柜包括:
第一外接电力端口,连接一第一变换器模块;
第二外接电力端口,连接一电流检测模块;
第三外接电力端口,连接一第二变换器模块,所述第一变换器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变换器模块之间连接有直流母线,所述第一外接电力端口、所述第二外接电力端口和所述第三外接电力端口均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或负载;
外部通讯端口,连接外部通讯设备;
所述外部通讯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外接电力端口连接电池组,所述第二外接电力端口和所述第三外接电力端口连接其他直流电源或直流负载时生成一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第一外接电力端口连接光伏电池组串,所述第二外接电力端口和所述第三外接电力端口连接其他所述直流电源或所述直流负载时生成一第二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第一外接电力端口连接市电网,所述第二外接电力端口和所述第三外接电力端口连接所述直流电源或所述直流负载时生成一第三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第一外接电力端口连接交流负载,所述第二外接电力端口和所述第三外接电力端口连接所述直流电源或所述直流负载时生成一第四控制指令;
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变换器模块、所述电流测量与保护模块、所述第二变换器模块和所述外部通讯端口,并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变换器模块按照恒电流模式或恒功率模式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充放电,使得所述第一外接电力端口处的电流处于第一电流范围内,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变换器模块按照恒电压模式或恒功率模式运行,使得所述第二外接电力端口的电压和所述第三外接电力端口的电压分别处于第一电压范围内和第二电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铂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铂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3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