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1705.0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1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宽;赖昌飞;袁书珊;卞士杰;虞文波;梁莎;郭帅;赵竑洋;淦方茂;陈文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77 | 分类号: | G01N21/3577;G01N15/10;G01N1/28;G01N1/34;G01N1/3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孙杨柳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显微 红外 技术 垃圾 填埋堆体中微 塑料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填埋堆体物料进行消解,然后采用滤膜过滤,得到滤渣;用重液分离所述滤渣中的泥沙沉淀,并收集颗粒物;
(2)将步骤(1)得到的颗粒物富集并转移到镀金基底上,再运用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将每个颗粒的检测光谱与标准谱图库中的标准物质比较,根据物质匹配程度确定是否为微塑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步骤(1)得到的颗粒物富集并转移到镀金基底上,具体为:将颗粒物用无水乙醇转移至尖底离心管中,然后采用胶头滴管吸取离心管底部沉降的颗粒物,再将胶头滴管胶帽朝上静置,使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在镀金基底上放置开孔片,将胶头滴管底部沉降的颗粒物滴至开孔片内;待无水乙醇挥发后,留下颗粒物于镀金基底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用重液分离所述滤渣中的泥沙沉淀,并收集颗粒物,具体为:将所述滤渣转移至分离容器中,分离容器放置在培养皿中,所述分离容器与装有重液的分液漏斗连接;打开分液漏斗旋塞,让重液进入分离容器中,直至分离容器液面高度到达容器顶部,关闭旋塞,静置,泥沙沉淀下来;将漂浮在液面上的颗粒物通过溢流的方式转移到培养皿中;将培养皿中溢流得到的物质用滤膜过滤,滤渣即为分离得到颗粒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重液为溴化钠、碘化钠和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溶液,密度为1.20-1.70g/cm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物质匹配程度阈值为70%,即当颗粒的检测光谱与标准物质的红外光谱匹配度大于70%时,判定颗粒为微塑料,且颗粒的微塑料种类与标准物质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种类相同的微塑料颗粒的总数比上所述垃圾填埋堆体物料的质量,即为该种类微塑料的丰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显微红外技术的垃圾填埋堆体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红外光谱仪根据颗粒物的图像,得到颗粒物的尺寸;将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微塑料颗粒的总数比上所述垃圾填埋堆体物料的质量,即为该尺寸范围内微塑料的丰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17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谐波责任量化的谐波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