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道塑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0851.1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7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柴宁莉;李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清科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89 | 代理人: | 朱红涛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道塑形装置,包括空腔主导管、加注管腔、球囊、导丝接头、加注接头以及开关阀;空腔主导管的远端穿过球囊,空腔主导管的近端设置有导丝接头;加注管腔的远端与球囊连通且为球囊注水或注气,加注管腔的近端设置有加注接头,加注接头上安装有开关阀。患者于体外可以自助扩张,减少来院次数;球囊位置发生移位时,患者可自行调整;球囊可以塑形,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到类似食管金属支架的作用,预防狭窄;放置没有时间限制;不用受病变长度的限制;球囊有一定压力,起到持续扩张或压力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道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消化道内部发生病变后,食管大面积病变术后食管狭窄的难题一直困扰着相关学者,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激素治疗、金属支架等方式。此外,现有的消化道塑形装置需不断到医院内操作,无法实现患者的自助操作,无法有效的防治狭窄;目前尚无一种采用球囊预防狭窄的消化道塑形装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化道塑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消化道塑形装置,包括空腔主导管、加注管腔、球囊、导丝接头、加注接头以及开关阀;
所述空腔主导管的远端穿过所述球囊,所述空腔主导管的近端设置有所述导丝接头;
所述加注管腔的远端与所述球囊连通且为所述球囊注水或注气,所述加注管腔的近端设置有所述加注接头,所述加注接头上安装有所述开关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软管段,所述空腔主导管的远端设置有所述软管段。
进一步地,还包括金属环,所述空腔主导管位于所述球囊内的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金属环。
进一步地,还包括刻度值,所述空腔主导管及所述加注管腔裸露在外侧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刻度值。
进一步地,还包括夹子,所述加注管腔的外侧可拆卸设置有所述夹子。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套管,所述球囊的外周侧可拆卸套设有所述外套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药管腔,所述加药管腔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球囊的旁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空腔主导管的一端和所述加注管腔的一端分别独立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空腔主导管的另一端嵌设在所述加注管腔的另一端内且二者的组合体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的长度为120mm,所述球囊的有效长度为80mm,所述球囊的直径为18mm。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为两端锥形的回转体,所述球囊为可变形的透明材质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患者于体外可以自助扩张,减少来院次数;
2、球囊位置发生移位时,患者可自行调整;
3、球囊可以塑形,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到类似食管金属支架的作用,预防狭窄;
4、放置没有时间限制;
5、不用受病变长度的限制;
6、球囊有一定压力,起到持续扩张或压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0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