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装置、介质、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92800.9 | 申请日: | 2022-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4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肖廷;戴会超;孙洪广;刘志武;蒋定国;翟俨伟;赵汗青;张成潇;米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井抽注 溶质 分析 方法 装置 介质 设备 | ||
1.一种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目标区域中的抽水侧荧光素示踪剂的浓度,确定示踪剂浓度数据;
基于所述示踪剂浓度数据,确定溶质在短通道运移路径和长通道运移路径的浓度变化特性,并基于所述浓度变化特性建立溶质运移模型;
基于所述溶质运移模型,分析预测所述目标区域中溶质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浓度变化特性建立溶质运移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浓度变化特性,确定所述短通道运移路径及长通道运移路径的分界点;
基于所述分界点分别确定所述溶质经过所述短通道运移路径和所述长通道运移路径对应的时间区间;
基于所述时间区间,建立所述溶质运移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界点分别确定所述溶质经过所述短通道运移路径和所述长通道运移路径对应的时间区间,包括:
将初始时刻至所述分界点对应的时间区间作为短通道运移路径对应的时间区间;和
将超过所述分界点的时段对应的时间区间作为包含长通道运移路径对应的时间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表示所述溶质运移模型:
其中,x,t分别表示空间和时间,C(x,t)表示溶质浓度,[0,T1]表示短通道运移路径的时长,[T1,T2]表示长通道运移路径的时长,为分数阶导数符号,TC为截断分数阶导数的简称,T表示对应路径的开始时刻,T1表示溶质通过长通道运移路径到达抽水侧的时刻,T2表示进行模拟预测的总时长,β表示分数阶容量系数,λ表示截断系数,α表示分数阶阶数,v表示流动参数,D表示扩散参数,β0、β1、λ0、λ1、α0、α1、v0、v1、D0、D1分别对应不同路径的对应参数,c(x,0)表示初始时刻溶质浓度,A为预设浓度,C(x,T1+)表示溶质通过长通道运移路径到达抽水侧的下一时刻的溶质浓度,C(x,T1-)表示溶质通过长通道运移路径到达抽水侧的前一时刻的溶质浓度,为第二类边界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溶质运移模型,分析预测所述目标区域中溶质浓度,包括:
基于所述示踪剂浓度数据,确定所述溶质运移模型的相关参数;
基于所述溶质运移模型的相关参数,分析预测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溶质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溶质运移模型的相关参数,预测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溶质浓度,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短通道运移路径和所述长通道运移路径对应的初始时刻、第一时刻与后续时刻,基于所述相关参数,分析预测对应时刻的溶质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井抽注的溶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中包含处于同一含水层的注水井及抽水井,
所述测量目标区域中的抽水侧荧光素示踪剂的浓度,包括:
在所述抽水井处以固定的抽水速度进行抽水,并监测所述抽水井处的荧光素示踪剂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28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