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轿厢位置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88036.8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2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3/02;B66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栾美洁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位置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位置检测系统,包括处理单元、m个检测体和n个被检测体;检测体与被检测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布使得电梯轿厢在任一位置时至少存在一个检测体与一个被检测体处于正对位置;每个被检测体的任意检测点在竖直方向上都具有唯一的标识,检测体对与其处于正对位置的被检测体上的检测点对应的标识进行检测并输出对应于该被检测体的唯一且不重复的标识至所述单元。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体和被检测体以及合理的安装位置,不需在电梯井道内全程铺设被检测体即可实现对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内任意位置的位置检测,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被检测体和检测体的安装误差以及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对检测体的故障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位置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轿厢的实时位置是对电梯实现控制的必不可少的信息。目前,电梯轿厢位置检测方式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主要是检测驱动电机中转子的旋转量并根据所述旋转量折算得到电梯轿厢的位置,这种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低(尤其是出现打滑、大提升高度、轿厢内负载变动大时尤为明显)等缺点。直接法则是直接检测电梯轿厢的位置,相比于间接法,直接法的检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直接法通常是利用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的读取头读取铺设在整个电梯井道的带状体上的编码信息来实现对电梯轿厢位置的直接检测,具体可参见CN201680066348.8、CN201210215927.8、CN200510089578.X等。为了对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中的任意位置进行检测,这些现有技术都要求在电梯井道中由井道顶端至井道底端全部铺设带有编码信息的带状体(如磁尺),以便设置于电梯轿厢上的读取头能够实时检测带状体上的编码信息,从而实现对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的检测。这样的要求在大提升高度等应用场合中会出现码尺因编码原因导致最大长度有限而无法应对的困境,而且即使解决了编码问题而使得码尺长度满足提升高度,也还是存在成本上升、磁尺晃动、磁尺与读取头之间相互摩擦以及因磁尺热胀冷缩而影响检测精度等不足。
这样,如何克服采用直接法的电梯轿厢位置检测技术方案存在的码尺长度过长时的编码困境以及出现的检测精度下降、成本上升等缺点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位置检测系统,可以解决采用直接法的现有电梯轿厢位置检测技术方案存在的码尺长度过长时的编码困境以及出现的检测精度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位置检测系统,包括处理单元、m个检测体和n个被检测体,m≥2,n≥2;
所述检测体设置在电梯轿厢上并随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中上下移动,所述被检测体大致呈长条状且沿长度方向竖直装设于电梯井道内;
所述检测体与所述被检测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布使得电梯轿厢在任一位置时至少存在一个检测体与一个被检测体处于正对位置,所述正对位置是指所述检测体与所述被检测体的某个检测点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
每个被检测体的任意检测点在竖直方向上都具有唯一的标识,当所述检测体与所述被检测体的任一检测点处于正对位置时,所述检测体对与其处于正对位置的被检测体上的检测点对应的标识进行检测并输出对应于该被检测体的唯一且不重复的标识至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检测体输出的所述标识实施处理;
所述检测体与所述被检测体的位置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1、相邻的两个被检测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任意两个检测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间距;
条件2、相邻的两个检测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间距小于或等于被检测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小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单元按照如下步骤获取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内的当前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80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