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基坑及其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87594.2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4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强;颜继昌;张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范庆国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安全 防护 基坑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基坑,包括基坑本体,还包括为方形结构的支护板、一号翻转支撑杆、活动座、二号翻转支撑杆、L型基座、活动板和三号翻转支撑杆;所述支护板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L型基座的水平部上,所述三号翻转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板铰接;本发明的防护基坑结构,针对不同深度的基坑,可选择不同数量的支护板组合使用,利用拼接槽和拼接块的配合实现支护板的定位拼接,利用翻转支撑板和一号翻转支撑杆的配合进一步提高支护板组合和支撑基坑的稳定性;利用三号翻转支撑杆支撑位于最下层的支护板,提高支护板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基坑,还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基坑的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在一般常规方式中,支护板通常竖立在基坑的边缘,使得支护板受到来自基坑外围土壤的压力时容易倾倒,导致基坑坍塌。
目前,申请号为202022768689.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有效防止基坑坍塌的基坑支护装置”,通过设置在基坑支护板一侧的若干支护板支撑结构,使得基坑支护板侧端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均被撑杆支撑,从而增加了基坑支护板的抗压强度,防止基坑坍塌。
然而,前述方案无法适应不同深度基坑的使用,同一组规格支护板使用的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基坑及其防护方法,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拼接以及适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基坑,包括基坑本体,还包括为方形结构的支护板、一号翻转支撑杆、活动座、二号翻转支撑杆、L型基座、活动板和三号翻转支撑杆;
所述支护板设置在所述基坑本体的内壁上,所述L型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坑本体的内底面,所述活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L型基座的水平部上,所述三号翻转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板铰接;
所述支护板的两个相邻侧面上均固定有拼接块、另外两个相邻侧面上均开设有可容纳所述拼接块的拼接槽,且在所述拼接槽内以及所述拼接块上均开设有预留螺栓孔;
在所述支护板上铰接有翻转支撑板,所述活动座安装在所述支护板上且具有沿竖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二号翻转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支撑板铰接,所述一号翻转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翻转支撑板铰接、顶端与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护板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二号螺纹柱,且所述二号螺纹柱通过螺纹旋合方式安装在所述L型基座的竖直部上,所述二号螺纹柱贯穿所述L型基座的竖直部后通过轴承与所述活动板转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二号螺纹柱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定有二号旋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一号螺纹柱,在所述支护板上固定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固定板,所述一号螺纹柱通过轴承支撑沿竖直方向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且所述一号螺纹柱贯穿活动座并通过螺纹旋合方式与所述活动座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7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