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86977.8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1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衡进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2 | 分类号: | A61L2/22;A61L2/18;A61L2/10;A61L2/26;A01N33/12;A01N37/02;A01N59/00;A01P1/00;A01P3/00;A61L101/32;A61L10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衡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6 | 代理人: | 陈修伟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卫生用品 消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方法,涉及卫生用品消毒技术领域。所述消毒方法包括原料消毒、工作车间净化、成品直接消毒剂喷洒消毒、短时间堆叠解析等步骤,且消毒剂为采用苯扎氯铵、过氧化氢和二乙酸甘油酯混合使用。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保证卫生用品的消毒效率和消毒效果,同时减少消毒后解析的时间,提升一次性卫生用品整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用品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一次性卫生用品一般是直接与人体接触,且用后即丢的物品,包括口罩、纸巾、妇女经期卫生用品等,一般对这类物品市场上都有严格的消毒标准,保证正常使用的安全性。
现有对这类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方式绝大部分是采用环氧乙烷、电离辐射消毒消毒方法,对包装好的且完全密封的成品进行卫生消毒、灭菌处理,并达到一次性卫生用品国家标准。
环氧乙烷消毒方法的消毒原理为:环氧乙烷可杀灭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和真菌,清除附在卫生用品上的病原微生物;且对消毒物品的穿透力强,可达到物品深部,穿透中不会损害灭菌物品,但是环氧乙烷消毒具有一定的残留性,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解析(基本大于等于14天),才能使得环氧乙烷残留量≤250μg/g,达到安全标准;
电离辐射消毒的消毒原理是利用电离辐射杀灭病原体(包括病毒),以消除其毒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但是电离辐射消毒的设备昂贵,一般多用于精密医疗器械及生物医学制品等灭菌,对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来说成本较高,不适于推广使用。
相对来说,采用消毒液的消毒处理要更加的经济适用,一般传统消毒剂大多采用双氧水作为主要消毒成分,其能够对大部分细菌起到良好的消毒灭杀作用,但是双氧水不能灭活没有脂质包膜的亲水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于实际的一次性用品灭杀来说存在一定的不足,且双氧水浓度较高会对产品带来一定的损害,会导致部分产品褪色氧化,而浓度低时消毒效果不佳,并不能广泛的应用于一次性用品的消毒。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方法,有效保证卫生用品的消毒效率和消毒效果,同时减少消毒后解析的时间,提升一次性卫生用品整体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方法,所述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消毒:将一次卫生用品的原料在加工前进行初步消毒;
(2)工作车间净化:使用无尘车间对一次性卫生用品进行加工,且定期对工作车间消毒;
(3)成品直接消毒:在产品成型后直接采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4)堆叠解析:将消毒后的产品热风预热后直接堆叠包装后运至仓库中进行解析,即完成整体消毒;
优选的,其中,所述消毒液为多种组分混合后使用,且消毒液为三种组分直接混合制得,其中第一组分中有效成分为苯扎氯铵、第二组分中有效成分为过氧化氢,第三组分为二乙酸甘油酯。
优选的,所述原料消毒过程中采用紫外线灯进行干性照射消毒,消毒时间为6-10h。
优选的,所述无尘车间定时消毒的方式为,采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后采用紫外光照射2-4h。
优选的,所述无尘车间定时消毒的时间为每4-7天消毒一次。
优选的,所述消毒液混合的质量百分比为:第一组分48%-49%、第二组分48%-49%、第三组分2%-4%,且混合的方式为先将第二组分与第三组分混合后3-5min,再加入第一组分用非金属的搅拌棒搅拌均匀制得,且消毒液使用时与纯净水按照1∶1-4的比例进行混合稀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衡进科贸有限公司,未经清远衡进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6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