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83924.0 | 申请日: | 202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奎坚;史俊豪;慕英琦;黄培锴;邱忠润;陈金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3/08 | 分类号: | F16F3/08;F16F6/00;F16F1/374;F16F1/371;F16F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彭东梅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使用 耦合 冲击 缓冲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结构,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所述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结构由多个相同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离散组装而成,横纵分层交错排列组成多排多列的组合结构,而单个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包括弹性球体、弹簧、磁体;所述弹性球体通过弹簧和磁体进行连接,弹性球体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所有弹簧处在同一直线,所述磁体贯穿于弹性球体及弹簧内部,弹性球体内部延伸出的磁体N极或S极与相邻弹性球体内部延伸出的磁体S极或N极相接。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并且可重复使用、可多维延拓的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结构。能够更有效减小力产生的影响,降低其维护成本与更换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冲击缓冲吸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结构,属于先进结构和材料设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活或者科研中,会出现很多无法预料到的、突发性的、迅速的冲击碰撞事故或事件。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交通运输等重要工程领域中,冲击碰撞等突发事故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且可预测性差,因而严重威胁着人员及财产安全,为了降低这种不可预测的冲击碰撞对经济财产、人身安全等造成的威胁,现构想模拟一种力学模型,其拥有能对外部压力进行缓冲的力学结构。
传统的缓冲装置中整体结构一旦加工成形,无法改变参数,难以灵活调控;局部结构一旦破坏变形,性能便大打折扣,难以重复利用,保养、维护、更换成本高;难以兼顾安全防护与快速灵活部署两方面的需求。
因此,设计出一种缓冲效果好并且可重复使用、可多维延拓的缓冲结构,是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对于提高材料与空间利用率,快速高效应对突发事故和降低生命及财产损失有着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缓冲结构缓冲能力不足、可重复利用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并且可重复使用、可多维延拓的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及缓冲结构。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包括弹性球体、弹簧、磁体;所述弹性球体通过弹簧和磁体进行连接,弹性球体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所有弹簧处在同一直线,所述磁体贯穿于弹性球体及弹簧内部,弹性球体内部延伸出的磁体N极或S极与相邻弹性球体内部延伸出的磁体S极或N极相接。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中,所述磁体贯穿一个弹性球体内部,磁体磁铁中心位于弹性球体球心,且磁铁长度略长于弹性球体的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中,所述弹性球体设有圆柱通孔,圆柱通孔边缘导出圆角。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中,所述弹性球体的圆柱通孔的直径和磁体的横截面直径相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中,所述弹性球体由弹性橡胶材料制作而成。
选取材料为TPU等弹性模量大、摩擦系数大的弹性橡胶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中,所述磁体选用圆形截面细长强磁力磁体。每个磁铁贯穿一个球体内部,磁铁中心位于球体球心,且磁铁长度略长于球体直径,磁体引力能够有效限制单个球串模型中相邻球体的相互远离,耗散冲击能量。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中,所述弹簧选用圆形截面细长硬质弹簧。选用圆形截面细长硬质弹簧,弹簧两端各连接一个球体结构,能够有效限制单个球串模型中相邻球体的相互远离,耗散冲击能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结构,其由上述多个相同力-磁耦合抗冲击缓冲单元离散组装而成,横纵分层交错排列组成多排多列的组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3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