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综合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74321.4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0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炳;康绍辉;牛玉清;赵凤岐;舒祖骏;周志全;叶开凯;曹令华;张佳宇;梁耕宇;邓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0;C02F101/14;C02F1/42;C02F1/66;C02F1/52;C02F1/4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蔡丽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化 碱性 含铀含氟 废水 综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铀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综合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中的铀进行吸附提铀,至吸附尾液中铀浓度在5mg/L以下;取吸附尾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硫酸钙浆体,继续搅拌,过滤,得到滤饼和滤液;滤液中加入铁盐溶液,吸附剂以及石灰乳浆体,搅拌后再加入植物胶及助滤剂,继续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符合豁免要求的滤饼;滤液中加入铝盐溶液、羟基磷灰石粉末及石灰乳浆体,搅拌后加入植物胶及助滤剂,继续搅拌,过滤,得到外排达标滤液。本发明实现了绝大部分废渣放射性豁免,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实现了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的经济高效综合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铀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综合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铀转化厂在以UO2为原料制备UF6的铀转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铀和氟的放射性废水。该类废水主要来源于氟化尾气淋洗液、设备清洗液及排风净化中心淋洗废液等,其主要组成为碳酸(氢)盐,一定浓度的铀、氟等,溶液呈碱性。
目前,对于该类废水的处理,通常先采用离子交换法回收部分铀,吸附尾液再通过加入过量氧化钙沉淀除氟离子、碳酸(氢)根及少量铀。但以上工艺过程不仅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氟化钙),所得废水新产生大量氢氧根,呈强碱性,需加入大量酸将其中和至pH=6~9;而且很难将废水中铀、氟浓度降至外排废水标准(ρ(U)0.05mg/L,ρ(F)10mg/L)。
为将废水中的铀、氟进行深度去除以达到外排标准,有关人员研究了进一步通过中和、微滤、纳滤、树脂吸附、石灰沉淀、氟吸附剂吸附等一系列手段进行深度除铀、除氟,最终使废水铀浓度降至0.05mg/L以下,氟浓度降至10mg/L以下,pH调至6~9,从而达到外排标准。但该工艺过程复杂,为了后续树脂吸附深度除铀,氟吸附剂深度除氟等工艺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通过过滤、微滤、纳滤等预处理过程除去废液中固体沉淀物,而且为了满足不同除氟、除铀工艺对溶液pH的要求,还需对废水中的碱度进行反复调节,直至满足废水外排最终要求为止。总的来说,该工艺不仅流程长、工序多、操作复杂,而且酸、碱试剂及树脂、吸附材料等消耗大,操作过程控制要求高,产生的放射性废渣、废料多,经济、环保压力较大。
因此,对于铀转化厂碱性含铀含氟废水,还需开发更加经济、高效、稳定的除铀、除氟工艺技术,减少放射性废渣的产生量,实现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的达标外排,提高经济和环保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综合处理的方法,实现了绝大部分废渣放射性豁免,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实现了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的经济高效综合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综合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中的铀进行吸附提铀,至吸附尾液中铀浓度在5mg/L以下;
步骤二:取所述吸附尾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硫酸钙浆体,继续搅拌,过滤,得到放射性活度符合豁免要求的滤饼和滤液;
步骤三:所述滤液中加入铁盐溶液,吸附剂,以及石灰乳浆体,搅拌后再加入植物胶及助滤剂,继续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放射性活度符合豁免要求的滤饼;所述吸附剂为锰矿砂或者硅胶;
步骤四:步骤三获得的滤液中加入铝盐溶液、羟基磷灰石粉末及石灰乳浆体,搅拌后加入植物胶及助滤剂,继续搅拌,过滤,得到外排达标滤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先对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进行稀释,然后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铀转化碱性含铀含氟废水中的铀进行吸附提铀。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硫酸钙浆体加入量依据废液中碳酸根、氟离子完全转化为碳酸钙、氟化钙所需化学当量硫酸钙的0.9~1.1倍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4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