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修复用破损面支撑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64004.4 | 申请日: | 2022-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李辉;肖叶青;陈文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3 | 分类号: | F16L55/163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修复 破损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修复用破损面支撑修复装置。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管道修复用破损面支撑修复装置,包括位置调节机构,位置调节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撑开机构,撑开机构的输出端外环绕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撑开机构推动若干支撑板往外移动并最终使若干支撑板拼接成用于修复管道破损面的支撑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修复用破损面支撑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修复用破损面支撑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化学建材管道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到2015年,我国有将近50%的排水管道采用化学建材管道。然而,在对现状化学建材管道的探测中发现,由于覆土深度及动荷载的波动,导致多数化学建材管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局部结构性破坏。常见的化学建材管道局部结构性破坏有:管道顶部V型侵入及管道底部V型侵入,以上两种结构性破坏均会极大地影响管道的过流能力,产生污水外溢等重大环境负面影响问题。
针对化学建材管道局部结构性破坏问题,常规的处理方式为明挖管道更换技术。此类方式对周边环境及交通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内修复技术包括:软管翻转内衬法、紫外光固化技术等,然而,全线管线更换耗资大、工期长。针对化学建材管道局部结构性破坏的修复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当前,化学建材管道局部结构性破坏修复的施工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明挖法无法在在有限空间内(如:小区管道更换、狭窄空间)进行开挖作业;明挖法容易破坏地下其他管线。软管翻转内衬法及紫外光固化技术等需要整段更换,修复成本偏高;软管翻转内衬法及紫外光固化技术无法对严重V型破坏管段进行修复;软管翻转内衬法及紫外光固化技术在清洗管线时容易二次破坏化学建材管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用破损面支撑修复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道修复用破损面支撑修复装置,包括位置调节机构,位置调节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撑开机构,撑开机构的输出端外环绕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撑开机构推动若干支撑板往外移动并最终使若干支撑板拼接成用于修复管道破损面的支撑环。
对管道破损处进行清洗、打磨和喷胶后,位置调节机构能调节若干支撑板的位置,使若干支撑板精确调节到需要修复位置,且若干支撑板的中心与管道中心对齐。撑开机构再将支撑环撑开并固定到管道破损处,使得管道破损处得到修复。撑开机构可推动若干支撑板向外移动并最终拼接成整圆的支撑环,从而保证支撑环能牢固地固定到管道破损处。本发明利用支撑环对管道破损处进行加固,操作较为方便,避免了传统管道修复方式中需要将破损管段进行更换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若干支撑板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若干支撑板分为外层支撑板和内层支撑板,外层支撑板与内层支撑板间隔设置,相邻外层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伸缩连接带。若干支撑板收缩状态时,由伸缩连接带将各外层支撑板连接,避免支撑板散落。若干支撑板移动到位后,撑开机构逐渐将内层支撑板和外层支撑板往外推,最终内层支撑板与外层支撑板拼合成支撑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层支撑板内侧设置有滑槽,内层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滑轨,滑轨套设于滑槽内,滑轨和滑槽的端部形状均为楔形。由于若干内层支撑板和外层支撑板组成的圆的直径逐步扩大,则内层支撑板上的滑轨在外层支撑板上的滑槽内滑动。当内层支撑板移动到靠近外层支撑板端部时外层支撑板受到管道内壁的阻力,此时滑轨的楔形段与滑槽的楔形段接触,内层支撑板与外层支撑板沿斜面滑动到相互拼合,最终形成支撑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层支撑板的端部与内层支撑板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自锁机构。若干支撑板拼合成支撑环后,自锁机构能将相邻的支撑板进行可靠连接,避免相邻支撑板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4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