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雾检测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62227.7 | 申请日: | 2022-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3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捷;胡秀清;孔扬;李季;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气象局;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局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552;G01N21/47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刘群英 |
地址: | 315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雾检测方法与系统,涉及海雾检测领域,其通过各云雾仿真模型,获取其包括的各个光谱通道在各云雾模拟环境下的反射率和亮度温度,以设计各设定云雾类型对应的判据条件,并在判别出目标海洋区域对应的云顶相态后,根据一级数据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的反射率利用单层水云判据条件、单层海雾判据条件、单层冰云判据条件、上层冰云下层水云判据条件与上层冰云下层海雾判据条件获取目标海洋区域对应的设定云雾类型,其突破了冰云遮挡时无法有效探测低层海雾或水云的局限,实现了对冰云之下低层水云、海雾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雾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雾检测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海雾是在海洋或沿海地区的低层大气中,由于水汽凝结而产生大量的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会对海上的交通、作业、生产和军事活动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监测和预报海雾的生成发展和影响范围,为有关部门实施科学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海洋上只有少数甚至没有站点,缺乏有效观测手段,难以满足海雾监测的业务化应用。而静止卫星光谱成像仪视野广阔,能够实现海洋区域内的连续探测,为定量研究海雾生消特征和影响范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资料。然而卫星成像仪只能被动接收来自目标物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和地球发射的长波辐射,对大气垂直结构的探测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当高云存在于海雾之上时,信号之间会相互干扰,影响海雾检测的准确性,所以目前基于卫星成像仪的海雾检测方法只适用于单层云雾,若出现云层覆盖于雾区之上的情况,则检测结果判断为云区,无法识别出被云层遮挡的海雾。所以,目前基于卫星遥感的海雾检测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当高层存在云时则无法进行海雾检测。然而,在真实大气的所有云系统中,高云(冰云)所占比例超过40%,冰云下方是否存在水云或海雾的判断一直是卫星遥感领域的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高云存在于海雾之上时,影响海雾检测准确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雾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S1:通过卫星成像仪获取在真实云雾环境下的卫星数据,所述卫星数据中包括经纬度数据,通过经纬度数据获取卫星数据中目标海洋区域对应的一级数据与云检测数据,所述一级数据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的反射率,以及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的亮度温度;所述第一通道即中心波长为0.64微米的可见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即中心波长为1.6微米的近红外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即中心波长为2.25微米的近红外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即中心波长为8.5微米的长波红外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即中心波长为11微米的长波红外通道;
S2:基于辐射传输仿真模拟建立各设定云雾类型对应的云雾仿真模型,用于模拟卫星成像仪在各设定云雾类型下探测到的真实云雾环境,以得到各设定云雾类型对应的云雾模拟环境;所述各设定云雾类型包括:单层水云、单层海雾、单层冰云、上层冰云下层水云以及上层冰云下层海雾;所述云雾仿真模型中包括一级数据中的各个光谱通道;
S3:通过各云雾仿真模型,获取其包括的各个光谱通道在各云雾模拟环境下的反射率和亮度温度;
S4:通过各个光谱通道在各云雾模拟环境下的反射率和亮度温度设计各设定云雾类型对应的判据条件,所述判据条件包括:水相态判据条件、单层水云判据条件、单层海雾判据条件、冰相态判据条件、单层冰云判据条件、上层冰云下层水云判据条件与上层冰云下层海雾判据条件;
S5:通过在真实云雾环境下目标海洋区域对应的一级数据与云检测数据,利用判据条件获取目标海洋区域对应的设定云雾类型,获取方法包括:
S51:根据一级数据中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的亮度温度利用水相态判据条件与冰相态判据条件,获取目标海洋区域对应的云顶相态,所述云顶相态为水相态或者冰相态;
S52:当云顶相态为水相态时,根据一级数据中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反射率,利用单层水云判据条件与单层海雾判据条件获取目标海洋区域对应的设定云雾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气象局;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局,未经宁波市气象局;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2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