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56286.3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5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邵泽强;陆文龙;张晋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5G3/80;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 ||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剂技术领域,尤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成分:硫酸钙的水合物30‑70份、天然蒙脱石粉30‑50份、电石渣20‑30份、生物炭25‑35份、活性污泥20‑33份、生物菌剂4‑8份、草炭粉10‑20份、有机肥15‑25份、沸石粉5‑10份、有机酸6‑10份、有机质5‑8份、牲畜粪便25‑40份和磷灰石2‑10份,还包括有木质生物质催化剂;本发明通过硫酸钙的水合物、天然蒙脱石粉、电石渣、生物炭、活性污泥、生物菌剂、草炭粉等制得的土壤修复剂,使最终产品能够高效去除重金属,且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在去除重金属的同时,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使土壤变得肥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剂技术领域,具体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
背景技术
土壤无机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有自然来源和人为干扰输入两种途径。在自然因素中,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很大,而在各种人为因素中,工业、农业和交通等来源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占比重较高。
人们使用的诸多治理修复技术大致可概括为三类:(1)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将重金属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直接去除,该法可直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治理效果比较理想,但其成本也高,而且也难以实施;(2)隔离法,其利用各种防渗材料将污染土壤与未污染土壤或水体分开,以减少或阻止金属污染物扩散造成二次污染,该方法对防渗材料要求较为严格,工程技术要求也高,同时被隔离的土壤也不使用,造成土壤或土地的浪费;(3)土壤原位固定化修复法,即向被污染土壤中施用各类固定化试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共沉淀)及络合等作用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
相比于前述两种修复方法,原位化学固定技术投入较低、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对大面积中、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采用外添加型土壤修复剂。但是,土壤修复剂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而且对土壤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为增加土壤的肥力,导致修复后的土壤还是比较贫瘠,实用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成分:硫酸钙的水合物30-70份、天然蒙脱石粉30-50份、电石渣20-30份、生物炭25-35份、活性污泥20-33份、生物菌剂4-8份、草炭粉10-20份、有机肥15-25份、沸石粉5-10份、有机酸6-10份、有机质5-8份、牲畜粪便25-40份和磷灰石2-10份,还包括有木质生物质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木质生物质催化剂的份数为0.5-1份,且木质生物质催化剂的材质为硬木或者软木。
优选的,所述有机酸为醋酸、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苯甲酸、水杨酸或咖啡酸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牲畜粪便选用脱水处理后的牲畜粪便,且在脱水处理后,在40-60℃的热风下对牲畜粪便干燥0.5-1h。
优选的,所述生物炭为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获得,所述有机肥为工业酒糟、厨余垃圾混合畜禽粪便经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无害化处理获得的熟肥。
优选的,所述电石渣为电石水解获取乙炔气后的以氢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废渣,且电石渣的含水率为5%-8%。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工学院,未经吉林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562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