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43636.2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5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胡荣朝;曹超;戈松雨;罗有利;许治伟;解修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润理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维持 真空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真空实验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真空维持罐,真空维持罐内设置有真空腔和超低温介质容纳腔,真空腔内壁靠近超低温介质容纳腔处设置有活性炭块,活性炭块与真空腔内壁接触;S2,真空腔通过管道同时连接抽真空设备和实验密闭容器;S3,启动抽真空设备,将实验密闭容器内抽真空;S4,关闭抽真空设备,向超低温介质容纳腔内注入超低温介质;S5,启动实验密闭容器内的实验。本申请在维持密闭容器内真空状态的同时,避免振动对实验产生不利影响,大大提升实验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真空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室中,常常需要利用真空设备制造出真空环境,以方便获取实验在真空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其中,最为常见的实验就有光在真空环境中传播的实验。
现有技术中,进行真空环境光学实验的操作方式为:预先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固定好需要的光学设备,再将抽真空设备与该密闭容器连接,启动抽真空设备工作,将密闭容器内制造成真空环境,最后,给密闭容器内的光学设备供电,观察密闭容器内的实验情况。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实验时,若实验会产生气体,就会破坏实验密闭容器内的真空环境,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度,故实验过程中,抽真空设备需要一直保持工作,而抽真空设备工作状态下无法避免地振动,其振动会通过管道连接传动给密闭容器,继而带动密闭容器内的实验设备振动,最终影响密闭容器内光学成像的稳定性,降低实验准确度。
发明内容
为了在维持密闭容器内真空状态的同时,避免振动对实验产生不利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方法及其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真空维持罐,真空维持罐内设置有真空腔和超低温介质容纳腔,真空腔内壁靠近超低温介质容纳腔处设置有活性炭块,活性炭块与真空腔内壁接触;
S2,将真空腔通过管道同时连接抽真空设备和实验密闭容器;
S3,启动抽真空设备,将实验密闭容器内抽真空;
S4,关闭抽真空设备,向超低温介质容纳腔内注入超低温介质;
S5,启动实验密闭容器内的实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验密闭容器中实验操作开始前,利用抽真空设备将真空腔和实验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再将抽真空设备关停,向超低温介质容纳罐内注入超低温介质,接着于实验密闭容器中开展实验。超低温介质将吸收超低温介质容纳罐以及活性炭块的温度,使活性炭块处于超低温状态下,激发其超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实验密闭容器中实验所产生的气体,从而确保实验过程中实验密闭容器中的真空度,有利于提升实验结果的精度,同时,由于实验时抽真空设备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实验结果不会受振动因素而产生误差,进一步提升实验结果的精度。
优选的,于真空腔内吊设超低温介质容纳罐,所述超低温介质容纳腔设置于超低温介质容纳罐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真空腔给超低温介质容纳罐隔热,尽可能地减少超低温介质从环境中吸热,有利于超低温介质更加长久地维持活性炭块处于超低温激活状态。
优选的,所述真空维持罐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超低温介质液位的液位监测仪,超低温介质为液态气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态气体吸收后气化,再利用液位监测仪便于更加精准地获知超低温介质容纳罐内有效超低温介质的量。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振动维持真空的装置,包括真空维持罐,所述真空维持罐内设置有真空腔和超低温介质容纳腔,所述真空腔内壁于靠近所述超低温介质容纳腔处设置有活性炭块,所述真空维持罐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真空管和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润理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润理真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43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