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42985.2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0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郑丽萍;黄银;杨庆春;陆瑶;符木;向寒维;丁洪兴;田辉;郝洁;陈菊;康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0/00;A01G22/00;A01G22/60;A01K67/02;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柯胡成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 ||
1.一种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树丛岛结构,一个或多个所述树丛岛结构形成食源区、栖息区;
每个所述树丛岛结构的垂直结构均呈乔灌木复层植物种植形态配置;
当一个所述树丛岛结构形成食源区、栖息区时,所述树丛岛结构的水平结构呈食源区为主、栖息区为辅的植物种植形态配置;
当多个所述树丛岛结构形成食源区、栖息区时,两两所述树丛岛结构之间形成自然弯曲穿插的间隔区,所述间隔区的植被密度小于所述树丛岛结构的植被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为混交草甸群落;
所述树丛岛结构包括由多条边缘带形成的过渡围合区,所述边缘带自然弯曲设置;所述过渡围合区的内部设置有骨架区,所述骨架区的郁闭度为所述过渡围合区的郁闭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区为密林—灌丛—草甸群落;
所述边缘带为灌丛—草甸群落;
所述密林—灌丛—草甸群落中的密林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的种植间距为2.5~4m;所述落叶乔木的种植间距为5~6m;
所述密林—灌丛—草甸群落中的灌丛浓密度小于所述灌丛—草甸群落中的灌丛浓密度;
所述密林—灌丛—草甸群落中的草甸耐阴度小于所述灌丛—草甸群落中的草甸耐阴度;
所述混交草甸群落为喜光混交草甸群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交草甸群落为免剪成坪草木类或开阔草甸草木类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林—灌丛—草甸群落、所述灌丛—草甸群落中的灌丛均为浆果类灌木植物;
所述常绿乔木的株高不低于3米;
所述落叶乔木的胸径不小于1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当一个所述树丛岛结构形成食源区、栖息区时,所述食源区的面积大于所述栖息区的面积;
所述栖息区包括林地区以及配置有蜜源植物的林缘区,所述林缘区形成所述林地区与所述食源区的隔离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地区为密林—林缘稀灌丛—耐阴草甸群落;
所述林缘区为密灌丛—耐浓阴草甸群落;
所述食源区为稀灌丛—喜光混交草甸群落;
所述稀灌丛—喜光混交草甸群落中的稀灌丛的浓密度小于所述密林—林缘稀灌丛—耐阴草甸群落中的林缘稀灌丛的浓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林—林缘稀灌丛—耐阴草甸群落中的密林为辅助蜜粉源类落叶乔木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形成多层次连贯通廊,用于为小型哺乳动物提供隐蔽活动区域;
所述间隔区为针阔混交林—稀灌丛—耐半阴草甸群落;
所述树丛岛结构为带状结构或者由多条带状结构围成的区域;所述带状结构为密灌丛—耐浓荫草甸群落;
所述间隔区的面积与所述树丛岛结构的面积一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生物多样性型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阔混交林—稀灌丛—耐半阴草甸群落中的针阔混交林包括针叶树群和落叶乔木群,所述针叶树群的株高不小于3米;所述落叶乔木群的单株落叶乔木的胸径不小于12厘米;
所述密灌丛—耐浓荫草甸群落中密灌丛的浓密度不小于所述针阔混交林—稀灌丛—耐半阴草甸群落中的稀灌丛的浓密度的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429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